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吉普 >> 吉普图片 >> 正文 >> 正文

血字丰碑65年的心愿终于得偿,组建起来一

来源:吉普 时间:2023/3/11
白癜风抗复发工程 http://news.39.net/bjzkhbzy/190620/7232766.html

在湘西,能与人间仙境张家界齐名的当首推芷江县城了,不是因为这里有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只因她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紧密联系。

芷江受降

年8月21日至23日,这里是中国首次接洽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地方。

这座在抗战初期人口尚不足三万的古老小城,到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的许多军政机关、报社和学校陆续撤迁到这里,加上刚刚建成当时中美最秘密的战略航空基地,人口骤然增多,达到十多万人,可以说战争摧残了芷江,战争也造就了芷江。

虽然,这里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见证了当年十四年雪耻的荣光,但是六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只记得宛平的卢沟桥,却很少有人知道战争终止的地方,位于芷江的七里桥,这个在二战期间遭受日机38次轰炸的小镇。

在风雨变迁的六十年里,只有一座“受降纪念坊”始终屹立在那里。

可是谁又知道,这座修建于年,至今风雨不倒的纪念坊,背后却经历了异常曲折的过程。

芷江受降纪念坊

年8月15日,中国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在芷江县七里桥受降纪念坊前坪,一场盛大的纪念仪式在孩子们手捧鲜花的簇拥之下庄严肃穆地举行着。

山东、江苏、上海、福建、辽宁、台湾、香港等几家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连线直播。

此时,住在芷江县城河东,已经81岁的江柏永老人正坐在自家的电视机前收看实况转播。看着眼前的场景,老人不禁泪眼满眶。

在江柏永一生中,同许多老芷江人一样,有两个日子是他们毕生难忘的。

珍贵抗战历史照片

年农历三月初二和年历八月初三,这两天,是芷江抗战史上最惨烈的日子。

三月初二这一天,27架日军飞机黑压压的朝芷江飞来,这对于一个小县城来说,似乎有点牛刀杀鸡之势,然而对于一个日军攻不进来的城市,这无疑又是打击芷江飞虎队必要的手段。

此后,无数的重磅炸弹从高空落下,发出刺耳的呼啸声。芷江城内顿时烈焰冲天、血肉横飞。

爆炸声、建筑物倒塌声、受难同胞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当年发生在眼前的那一幕幕惨象,时刻回荡在江柏永的脑海里,有时甚至让他从睡梦中惊醒。

日军飞机轰炸

年9月的一天,湖南省文化厅文物处副处长谢辟庸正在整理资料,突然跑进来一位五十岁左右,穿着中山装的男子,气喘吁吁地递上来一份材料。

谢辟庸对眼前这个人再熟悉不过了,自从去年开始,他就不知道来过这个办公室多少次,此人就是时任芷江县文化馆干事的江柏永。

“那个时候他经常找我们,拿着一份材料,要修复芷江纪念坊,向这里报,向那里报,后来报到《湖南日报》去了,就是要重修这个纪念坊……”

这一天,江柏永一大早就从家里出门,到达长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赶在下班之前给省文物处送一份材料。

拿着厚厚的材料,着急的江柏永冲进了谢辟庸的办公室,甚至忘记了敲门,这是一份即将寄往北京中宣部的材料。

然而,对于江柏永来说,这却是他一辈子的心愿。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申请修复芷江受降纪念坊,江柏永之所以如此紧张这份材料能否按时送到,并不是因为这是自己两年多的劳动成果,而是这份材料有可能改变整个芷江命运,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门。

血与火的记忆,化作一种动力,那些哭喊,那些残垣断壁,时刻提醒着江柏永不要忘记这片土地上,那些为抗战献出了生命的人。

此后的岁月,当江柏永从一名军人变成一名教师,再调到文化馆工作的四十多年时间里,这些记忆始终伴随着他。

年,他从考古专干舒邵平那里接到了这个任务,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早在三十多年前,也就在抗战结束后的年,就有一个跟他抱着同样想法的人。

从他身上,江柏永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方向。这个人,就是时任芷江县县长的杨化育。

芷江受降城设计图

这是一张收藏于芷江县受降纪念馆的地图,图像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但隐约能够看出这是一副规划图。

在地图的最下方赫然写着年5月5日芷江受降城设计原图纸。

然而,这座设计于六十多年前的受降城怎么没有建成了,就在小编进一步的收集资料过程中了解到,这仅是当年那个宏大规划的冰山一角。

据档案史料记载,年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建立和平省,拟将湘黔边境之龙山、永顺等湘西31个县划为和平省行政区,定省会于芷江。

同一天,芷江县参议会议长、副议长及名县民联名提议国民大会,请划湘西边境的怀化、芷江、黔阳、麻阳等25个县新建芷江省,以永久纪念日本投降。

潘基踬

潘基踬老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民革湖南省委名誉主委,于年因病逝世,享年97岁。老人生前非常健谈,参与了当年芷江受降城的设计。

年,当时还在国民党航空委员会担任机场建设工作的潘基质,被调入刚刚成立不久的城乡建设委员会。

这个由湖南省主席王东原“钦点”人员组织的委员会,汇集了当时湖南设计、建设最优秀的人才。对于受降城的建设各界人士均呼赞同。

蒋介石、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孙科等国民党要员,也为修建受降城送来了亲笔题词题联。

潘基踬认为,“它作为我们用以纪念抗战胜利的地方,我们当时想一定要把它设计好,将来对我们的后代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中国军人宣誓誓死杀敌

年6月,芷江县县长杨化育把经过湖南省建设厅专家和技术人员多次研究修订的《芷江受降城设计草案》及建设计划,转送给了南京国民政府请求批准。

这份受降城设计草案把芷江城建设分为城市建设与公共事业建设两大部分,规模宏大,整个城区扩大为70平方公里,城市居民拟增为10万至15万人,预计总共需经费.02亿元法币。

草案出来以后,原本以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杨化育哪里会想到,由于战事吃紧,不但向蒋介石申请的经费批不下来,而且仅有的万元(法币)也被剥夺得没剩下几个子儿了。

这么点钱,别说建个和平省,就连修一个纪念牌坊都差一半。

芷江城

年6月的一天,临近黄昏,七里桥乡的村民们正在吃晚饭,突然村口开进来一辆吉普车。

车子在受降纪念堂门前停了下来,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子走下了车,他就是芷江县县长杨化育。

他缓步走进纪念堂内,里面的物品都原封未动,都是按照受降当天的摆设放在那里,站在当年今井武夫签字的长条桌旁,杨化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那天,县长在受降堂里呆了多久没有人知道,但是几天后村民们都听说这样一个消息,县府要雇一群劳工去城东拆城墙。

去的人后来才知道,早几天县长在县府召集官员开会,发誓即使扒城挖砖也要建一座纪念坊。

湖南芷江,日本投降特使

年8月31日,一个高8.5米,宽10.64米,厚1.16米的四柱三拱门式牌坊,像一个巨大的“血”字形屹立在了七里桥的舞水河畔。

它由青砖砌就,水泥为衣,呈棱形或向下垂直的竖条图案,就像一颗颗巨大的血滴,象征着中华民族为抵抗日本侵略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但是由于缺乏经费,当年所用青砖皆为大小不一的城墙砖,为了节省材料,中间的骨架还有一些是木板结构,甚至连纪念坊上的字也是直接在水泥上抠出来的。

不久后,在那个风风火火的特殊年代里,受降坊因故多次被毁坏。

多年后,人们提到抗日胜利,只提南京,不知芷江。当历史逐渐被沉淀为习惯时,重修芷江纪念坊,铭记历史大转折时刻,这个念头在芷江人心中越来越强。

老芷江纪念坊

这是一张珍贵的原芷江纪念坊照片,为重修纪念坊而踏破铁鞋的江柏永,没想到得来的却是如此偶然。提供照片信息的,竟然是江柏永身边的同事,文物专干张祖爱。

张祖爱,提供的这个信息是,在哥哥张祖全那里有一张芷江纪念坊的正面照片。兴奋的江柏永立即找到了张祖全家。

这张照片是张祖全父亲在年拍的。当时十多岁的张祖全把这张相片拿走了,后来放在单位的桌子里。十年浩劫时期张祖全家里也受到冲击,这张照片因为放在单位,最终却保留了下来。

看到照片以后,江柏永如获至宝,照片不仅是一张芷江纪念坊的全照,甚至连上面的对联都看得非常清楚,这也正是在走访老人的时候无法确认的东西。

但心细的他似乎还看出了张祖全的心思,便问他有什么要求。

张祖全索价并不高,他说女儿这个学期的学费还没着落。当时的学费一个学期几块钱,江柏永拿到照片立马带着张祖全的女儿去办了上学交费手续。

芷江县城

就在这个时候,省里传来了另外一个好消息。省文化厅文物处批准了芷江受降坊的修复工作。

从私自动工到现在,江柏永还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兴。然而,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般容易。

虽然同意了修复,但是文物处认为,牌坊上刻的都是国民党重要将领的对联,因此修复工作对题词、题名不做复原。

“当时我的心情可谓相当地反感。我说要做就做一个像样的嘛,做一个不伦不类的有什么意义?当时省文物处管革命文物的袁老师就要求什么都不恢复,他没把它当成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个历史纪念来看,很可惜。他说他的,我就自己跟县委反映。县里支持我的工作,后来就说要恢复起码要把题词恢复上去嘛,我就又得了一句话。”

芷江受降纪念坊

从年到年4月,对于芷江纪念坊到底是否应该得到修复,应该在何种程度上得到修复,省文化厅文物处、芷江县委以及芷江县文化局进行了数十次的讨论。

有人认为不应该得到修复,有人认为应该修复,但只做一个象征性的纪念坊,在上面写上受降纪念坊几个字就行,也有人认为对联还是要写上去,但是不要把人名题上去。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修缮工作就在这样的争论中艰难地进行着。

然而在江柏永看来,每一次让步都是对他工作的肯定。年1月6日,江柏永终于得到了完全按原貌恢复纪念坊的消息。

芷江受降纪念坊

年5月,就在纪念坊落成后不久,当年参与芷江受降城设计的潘基质老人也赶赴了现场,当年的宏愿没有完成,此刻看着这座小有规模的洽降纪念地,他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谒受降城,立报国志”八个大字。

此后,远在美国的萧毅肃中将的遗孀也给芷江寄来了当年受降会场上的大量照片,她们说这已经不属于萧家了,它应该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年9月6日-7日,首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在受降纪念园召开,看到自己亲手组建起来的纪念坊,纪念园汇集了这么多中外来的游客和友人,江柏永满心欢喜。

他想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人们从此记住了芷江,也铭记了那段历史。

勿忘国耻

到今天为止,系列长篇《芷江!芷江!》就此告一段落,感谢浏览今天的故事,明天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