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到过马来西亚或者菲律宾等地旅游的朋友,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冲着那水清沙幼,椰林树影的水天一色而前往。
在那清澈的海水上,往往遍布着一个个用简陋的木材还有树叶搭建而成的小屋。
住在这些屋子里的,是一个按照目前国际流行说法,称为“巴乔族”的族群。他们拥有众多不同的名号,“海上吉普赛人”;“海上游牧民族”等等,那是因为他们,被认为是现存的最后一支海洋游牧民族。
他们连一个能够称之为自己家园的存在都没有。几乎没有钟表、日历、生日之类的东西,对时间和年龄几乎没有感觉。他们有的,就是与海洋的融为一体。
因为这些特别,这些年来不少的摄影爱好者,学者,还有研究人员等都试图接触这一个群体,用照片,文字和数据,将其神秘的一面揭开。
而在科学家们深入这个族群,同时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从巴乔族人身上得到的数据,揭示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巴乔族群是东南亚的一个民族,主要生活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海域一带。
关于他们的历史,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学者试图弄清楚,但这个族群没有哪一个国家有官方的录,其自身族群也没有书面文件记录,因此关于他们的起源,难以追寻。
(巴乔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同时由于这个族群的发展过程只植根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民俗和传统,还有世代相传的口述历史,相当于口传,因此更为这个族群添上了神秘的气息。
(巴乔人族长,摄于年)作为一个“海洋游牧民族”,巴乔人每天将近60%的时间都会在海浪中渡过。这不是他们希望的生活方式,而是必须的生存方式。
因为潜入到海底捕捉各种鱼类贝壳类等海洋生物,然后将其作为自己家人的食物,同时拿到陆地上进行贩卖换取金钱购置其他日常的生活用品,是他们唯一生存下去的途径。
海上的小屋和陆地之间的连接,是一种他们称之为“lepa-lepa”的小船。之所以这种随处可见而且没有其他特殊功能的小船会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是因为对于巴乔人来说,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出海打猎时间的多与少决定了生计的是否稳定,因此很多时候煮食等日常生活环节会直接在小船上进行,只为争取更多的打猎时间。
在外人来说,巴乔人似乎天生就是属于海洋,在水里比在陆地上更灵活的一种人。但他们为了生存到今天,却是付出了常人想不到的代价,以至于他们,真的已经变成了与我们想象中“有点不一样”的人。
对于浅海区的生物,他们能够相当熟练和以几乎没有破坏的方式获取。
但是对于一些能够卖出更高价格的海洋生物,巴乔人需要潜入十多米,甚至六七十米的深度获取很多人餐桌上追求的珍馐百味。
当人体下潜到一定深度的时候,身体就会受到不断增加的水压压力,这对于巴乔人来说也是一样。
专业的潜水员拥有各种好的装备,但对于他们来说,潜下海底的装备就只有一个木质护目镜,还有一支用于狩猎的由金属和塑料制成的长矛枪,因此潜到几十米的深度,对身体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
众所周知,下潜必定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外界压力大过耳朵内部的空气压力导致耳鼓收缩,越往下潜,耳朵会越发感到疼痛,难以忍受。
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晕眩和耳膜破裂。如果在海水里出现这样的情况,会随时造成不可估量的危险。
因此巴乔人之间会流行一种外界看来比较残忍的做法,那就是在还年轻的时候,会先将耳膜刺破然后休养一段时间,待身体重新适应后才会继续潜水打猎。
在巴乔族群里,很多小孩子只有七八岁就已经开始学习在海水里的狩猎技能,待条件成熟的时候就会走上同一条道路。
但在研究巴乔人这个特殊族群中最引起科学家惊讶的是,他们身体内部的数据!因为这些数据显示他们已经在科学上进化成与我们不同的人。
他们能够在几十米的高压海底里闭气长达数分钟的时间,考虑到整个过程里还需要划水,狩猎等一系列动作,这个数据大大的超出了正常陆地生活人类的极限。
为此,一个由哥本哈根大学,梅利莎·伊拉尔多遗传学和基因学科学家领导的团队,研究了巴乔人为何能够突破这样的界限。
(梅利莎·伊拉尔多)当时她们的团队正在研究一个项目为《关于哺乳动物在水下屏气时脾脏的作用研究》的课题,团队将焦点放在海豹这种生物身上。
这种生物虽然是哺乳动物,靠肺部呼吸,但是能够潜到非常深的海底并呆上十多分钟。为此梅利莎团队研究了海豹身体各方面后发现它们的脾脏比其他的动物要大。
而脾脏能够储存富氧的红细胞,体积越大,也就意味着能够储存的数量也更多。
针对这一点,梅利莎团队将同样的疑问投向了巴乔人。她和研究人员花了长时间进入巴乔人的生活圈子后,对多个样本进行了现代技术的检测。
(梅丽莎在使用仪器进行检查)通过对巴乔人多个样本数据的收集,同时对该地区周边陆地生活的萨鲁人群体收集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是令人惊讶的。团队发现,巴乔人的脾脏比在陆地生活的人要大50%左右。
当人体潜水的时候会屏住呼吸,触发潜水反应,这个时候人体的心律减慢,周围的血管收缩,四肢的血管变小,所有的反应都是为了让重要器官保存充氧的血液,最后脾脏就会开始启动保护机制。
脾脏是含氧红细胞的贮存器,所以当它收缩运作时,会给人体一个氧气的补充作用,相当于一个氧气瓶。因此较大的脾脏能够使血液中有更多的氧气可供潜水,也就是为什么巴乔人能够更多时间在水里屏住呼吸。
(运作原理)当这项研究发布在学术期刊《细胞》上之后,迅速引起了遗传学家还有生物学家的注意。
因为这个研究中不但发现巴乔人的脾脏更大,而且发现巴乔人有25个基因位点与周边地区的人群基因组中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发现一个名为pde10a的基因位点是巴乔人较大脾脏的诱因,但这个基因位点在其他族群中没有发现。
这从一定的数据上显示了巴乔人因多年以来的“自然选择”已经让他们改变了基因,梅丽莎研究团队依据数据推测,估计巴乔人是从15,年前从大陆走上海洋,直到现在进化出不同于陆地人的身体。
(在检验样本的梅丽莎)对巴乔人的最新发现令这个被称为世界上“仅存的最后一支海洋游牧民族”成为国际的焦点,但他们面临的问题同样的突出。虽然刺穿耳膜还有更大的脾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巴乔人缓解深潜带来的痛苦,但是长期在深海作业,会带来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潜水减压病。
当人体在水下停留一定时间后,回到水面过程中,因上升(减压)幅度过大、速度过快,溶解于肌体的气体来不及随呼吸排出体外,而在组织和血液中形成气泡引起的一种疾病。
严重的后果可出现气哽,心血管机能障碍和低血溶量性休克,甚至会突然丧失知觉、心跳骤停、造成突然死亡,因此这些年来很多巴乔人因这个原因而丢掉了生命。
同时由于这个群体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更频繁的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对应的问题也开始突出。譬如商业捕鱼与巴乔人海底狩猎之间的冲突,还有巴乔族没有国籍的问题,族群小孩子得不到教育的机会等。
因此迫于各种国际压力,当局一直采取行动对巴乔族群执行回归到陆地生活的“上岸”制度,因此越来越多的巴乔人开始消失在水面上。
这带来了一定的争议性,因为一方面意味着族群的人员减少,或许在将来这个特别的海洋族群会随着不断的走上陆地而消失。但另一方面,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权利,族群的孩子也能够得到正规的教育。
(对巴乔族群孩子的教育)究竟是继续让巴乔族群保持自身多年来的生活方式,还是以陆地的生活方式同化并最终接纳他们,很难说哪一种方式是最好的。
但有一个可以明确的是,他们的存在,他们身体数据的特殊,为人类这个篇章添上了更加完整的一笔。正如梅丽莎所言:“这是人类如何适应当地环境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真的很特别!但其实,他们又并不特别。特别之处在于他们身体已经进化成与我们的不一样。
不特别之处在于只是因为当初那么一小撮人选择了往海上发展,而我们则选择了往陆地发展,并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分道扬镳”,形成了彼此相同中的不相同。
究竟这个族群未来的道路会怎么样?现在没人能够给出一个答案,但他们,依旧与我们生活在一方水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