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因为思想觉悟太低,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老是沉迷于自我表达。”
这是几年前,青年编导孔大山拍摄的短剧《法制未来时》中的金句。
这部不到十分钟的短剧,用夸张的黑色幽默,讽刺了“文艺片闷死人”这种现象。
之所以要提这个段子,是因为它非常适合今天的主题。
嗯,今天聊的就是曾经的平遥电影节爆款:
野马分鬃
首先,我个人觉得,《野马分鬃》算不上烂片。
毕竟,烂片也不可能跑到戛纳和平遥刷脸拿奖。
但如果你是看了宣发,奔着去看爱情片和青春片,那它大概率不会让你开心。
至于为什么,咱们往下看。
《野马分鬃》的主线情节其实非常简单。
就是临近毕业的中传录音系学生左坤,有一个驰骋内蒙草原的梦想。
为了完成这个梦想,他买了一辆不定多少手的破旧越野车。
据说是导演魏书钧的亲身经历。
不过这又是吉普车又是内蒙古,倒是让我想起了郝云的经典曲目《活着》。
但这车着实破的有想象力,基本就是除了喇叭哪都响的级别。
又为了完成梦想,左坤要修车、要凑路费、要顺利毕业。
对了,还有跟女友车震……
总之,为了这一堆事,左坤混迹于圈内各种场合。
跟过摄制组、钻过录音棚,甚至卖过老妈出的考卷。
反正只要跟钱沾边,他挺能折腾。
但每次他总能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把事情搞砸:
跟的摄制组,因为录音问题,把朋友费劲请来的老前辈揍了。
泄露老妈的考题,把老妈推上风口浪尖。
修车花了大几千,车越修越废。
所谓去趟内蒙草原飙车的梦想,只是止步于郊外的“草原度假村”。
从“草原”回来,左坤因无证驾驶住进了拘留所。
对了,左坤他爹还是个警察。
最终,左坤卖掉了自己的旧吉普,坐在回家的出租车上,看着窗外的街景,继续迷茫。
故事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
如果只看故事,这就是一部废柴修炼失败的青春伤痛文学,结构有点类似贾樟柯早年的《十七岁的单车》。
什么青春、爱情之类的内容,不能说没有。
可片中大多数时候,给人最直观的感觉,还是“废柴”。
左坤跟他两万块买的车一样,一路上好像是在修炼,仿佛是在改变。
但改到最后,越改越乱越废柴。
两万买的车,了牧民放羊。
北京户口、父母在编、女友又努力又漂亮,加上十几年前能让我羡慕死的中传学籍。
在很多人看来,左坤的人生宛如开挂。
但左坤的人生,却是留级重修,外加行政拘留10天。
可谓是荒诞。
更荒诞的是,他的梦想是开车去草原,这是一个高尚的梦想。
结果,人没去,车却以极其廉价的方式,留在了草原牧场。
他十分看不上自己的甲方,一个承包了三里屯所有纱窗业务的土老板海哥,想出专辑,还号称“首歌词就是首诗”。
他把海哥的碟片一张张丢进铁轨,以示对旧世代附庸风雅的鄙夷。
等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出租车里放的就是海哥的专辑。
海哥火了,左坤萎了。
岂止是荒诞,简直荒诞的让人头皮发麻。
很大程度上,这种荒诞是《野马分鬃》收获好评的关键。
谁的青春没躁动过,谁还没愤世嫉俗过,谁还没想入非非过?
谁没有宿舍躺平的冲动,谁又没有鄙视过有钱的土老帽呢?
可走出校园的时候,把意淫变成了现实的拢共才几个人?
大多数人,还是要从幻想摔回现实,在迷茫中负重前行。
大多数人也许没有左坤荒诞,可多少也能从左坤想到自己。
这种观众自发的代入感,放在电影里,就跟左坤的身世一样,多少有点开挂。
这里注意,我在“开挂”前面加了个“左坤”的注释。
因为《野马分鬃》作为一部上了院线的电影,命运也跟左坤一样。
声音很大,却没有溅起多少水花。
至于原因呢,首先没必要苛责所谓“大众浮躁心态”。
因为,在我看来,电影本身就是服务大众娱乐的产物。
先服务大众需求,保质保量拍出一部大多数人能接受的作品。
然后才是表达各种艰深晦涩的“内涵”,让影评人拿去吹水。
而《野马分鬃》受到争议的关键,就在这里。
它是有观影门槛的,这个门槛还不算低。
比如,本片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在镜头语言表现。
说实话,魏书钧作为一个90后导演,对长镜头中的场景调度和运镜非常有特色,这几乎是刻在DNA里的天赋。
这种操作,毫不客气,能秒杀不少同行。
不过,一部电影摘一点拿来炫技没问题。
如果给太多,也许懂行的小伙伴会感叹“场景调度绝”。
可对主要为了图一乐的观众来讲,各种长镜头,配上同期声里的白噪音……
实话实说,有点催眠。
同样的问题,还有人设。
如果深入研究这个片子,片中的左坤、海哥、胖同学、女朋友,乃至那辆吉普车,都可以看作是承载各种信息的符号。
每个符号都够拿来写篇大作文。
但直观表现出来,主角左坤和他的车一样,就是废物。
这里实在没必要积口德,左坤的设定就是个没有任何成就的废物。
还是那种自命不凡,最后也没浪子回头的文青废物。
尤其是跟他的女朋友对比,同样的学生,女友从商场的碎催干起,一路爬到大型活动领班。
这段虽然没有展开讲,但事儿还挺励志的。
这么俩人搁一起处对象,还是在一部国产的、三次元的片子里处对象。
人设就很容易引起部分观众的反感。
类似的争议,还有是否“悬浮”。
我们可以先看看片名《野马分鬃》。
在太极拳里,起势之后,野马分鬃是第一式。
剧情看,你可以理解为大学生毕业前,进入社会的第一步。
如果把标题拆看看,左坤无疑就是那匹“野马”。
由此,你又可以引申出“叛逆”、“自由”、“反对功利心”等一堆高大上的词汇。
片中确实有相关的设计,比如怎么毕业、要不要考研、该不该报考公务员。
左坤敢在剧组死磕前辈,进了拘留所之后,跟其他羁押者各种反着来,也确实够叛逆。
但是……没有下文,统统没有下文。
观众能直观看到的,还是“作”,毫无生产属性的作,还要连累其他人的作。
你要说魏同学没想法,或者纯粹无脑叠buff,肯定不够公正。
但还是老问题:电影是拍给普通观众看的!
即便说我这个多少懂点电影知识,学过也干过相关工作的人看了,能发现他对影视科班教育和圈内乱像的讽刺。
而且非常对味。
可看片的瞬间,最直观的感受,依然是大作B左坤传。
所以,我一直觉得,《野马分鬃》这部片子,有点挑观众。
我不完全否认片子本身的水准,各种意向化表现、镜头语言的拼接等专业技能,可能我这辈子都学不来。
*这个既像感恩又像SB的阵法就很灵性了
这都值得吹,也值得同行学习。
但是,作为一部院线作品,它过于“意象化”。
或者更直白的说,导演个人风格和学院派的表意需求过重。
*比如上面这句话,片子里就没怎么展开聊影视从业者,或者有相关知识的人看了会觉得很猛、很强、很硬。
能拿奖属于意料之中。
但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花钱看个大作B浮在半空作小死,有没有必要只能是见仁见智。
借一句豆瓣评论做个总结吧:
《野马分鬃》灵气是有的,但膈应之处也让人不吐不快。
只能说,我相信魏同学如果能拿到几个好本子,应该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单看《野马分鬃》的话,有灵气,但不太接地气,也是任重而道远啊。
得,今天就聊到这儿吧。
《野马分鬃》这片子本身就争议不小,我也只是聊聊自己作为观众的想法。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想法,不妨点个赞分享出去。
不喜欢也没关系,咱们和谐讨论共同进步嘛。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