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卢梭的创作始于年,此后一直延续到生命的尽头年。卢梭早期创作主要以年两幅作品在官方沙龙上展出为标志,其中《嘉年华之夜》反映了他早期创作的特点:在题材上摆脱了同期画家写生基础上的再创作,而完全依靠想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人物风景画。在绘画形式语言上,与同一时期凡高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出凡高在写生的基础上疯狂的追逐色彩与笔触的变化,画面富有运动感又不失油画本身具有的古典美。而卢梭却大不相同,他完全抛开了固定程式的素描法,画面中的一切都是平面的,毫无立体感,因为他是凭对事物的印象幻想出来的,把印象中的片段如月亮、云、树、人物拼贴在一起,看似无关却产生了极强的趣味性,尤其是对树的刻画十分细腻,产生了一种装饰感。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卢梭偏爱表现事物细部的趣味性,这也为后期的丛林风格奠定了基础。亨利卢梭《梦》.5X.5cm.亨利卢梭《饥饿的狮子》自年到年是亨利·卢梭创作的高峰期。他先后创作了风景画、肖像画、肖像风景画、想像画和为数不多的几幅丛林作品。年卢梭创作了第一幅风景画《从圣尼可拉河岸眺望圣路易岛·暮色》,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于自然的独特理解:忠于自然、表达心境。这一时期卢梭的风景画取景十分简洁,笔触略显笨拙,与他在早期作品中细腻的捕捉树木细节的趣味大相径庭,画面上的景色是模糊的,似乎描绘的都是远景,颜色也很单一,主要以黄、绿为主。虽然画面表达过于直白,却让人感到无比亲切,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并不遥远。亨利卢梭《丛林漫步》60x70cm布面油画亨利卢梭《瀑布》年卢梭开始创作肖像风景画,其代表作是《我自己·肖像——风景》、《皮耶·卢迪画像》。他的肖像风景最大的特征是:肖像与风景几乎没有什么关系,是在完整的风景画基础上粘贴表现的主题人物,把两个完整的主体组合在一起,加强了绘画语言的丰富性,颇具现代感。卢梭的肖像画比起他的风景画更显笨拙,可以看出他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法的训练,画面几乎都是正面描绘,眼神统一的瞅着前方,无论摆出何种姿势,面部表情总是透露出质朴、平和的心境。年卢梭创作了《睡眠中的吉普赛女郎》,这是他最为经典的想像画,童话般的绘画语言表现出画家对善意人生的深刻思考。这一时期卢梭也创作了几幅丛林题材的作品,是对后期丛林风格的探索。亨利卢梭《异国情调的风景》xcm亨利卢梭《阳光下的森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