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吉普 >> 吉普类型 >> 正文 >> 正文

黄河JN250型我国早期研制的空降越野车

来源:吉普 时间:2023/6/23

空降兵是以伞降或机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兵种。年9月17日,我军第一支空降兵部队——空军陆战第一旅宣告成立,此后规模逐步扩大,装备建设也逐渐展开。本文要说的黄河JN型越野车,就是我国早期为空降兵研制的专用车辆。

一、研制背景

上世纪六十年初,中苏关系破裂,给我军装备建设造成很大困难,尤其是无法继续获得我军急需的苏制重型越野车,造成部队“有炮无车”问题突出,就连刚组建不久的二炮部队也缺乏合适的牵引车。如果进口西方国家的同类装备,也存在很多困难:一来西方国家普遍对我国实行封锁政策,而重型军用越野车属于“敏感装备”,有“巴统”约束。二来当时我国在军用汽车方面,与相关国家缺乏必要的技术交流和沟通。三是进口军车价格高昂,我国当时无法大量购买。凡此种种,迫使我们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启动了国产军用车辆装备自行研制计划。

我军早期装备的克拉斯型同型车我军早期装备的乌拉尔型同型车

年7月,当时的总参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发展军用轮式车辆,包括发展战斗支援车辆的建议。年,总后成立车船研究所,开始制定军用车辆发展规划。此后,通过一系列紧张的筹备工作。年6月1日,《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获得国家批准。年底,总参会同总后,在《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基础上,提出了我军重型越野车设计、制造的几个根本性原则和相应参数。与此同时,安排当时我国重型车技术水平较好的北京、济南、重庆等几个厂家,对当时装备的外国军用越野车,如苏联的克拉斯型、雅斯型、乌拉尔型,以及来自美国、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重型越野车进行深度调查论证,为测绘仿制做好准备。

在当时国家确定的这几个厂家中,包括当时在重型车方面业绩突出的济南汽车制造厂。据记载,济南汽车制造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民国时期山东省政府开办的汽车修理厂。新中国建立后,年该厂改称济南汽车修配厂,开始生产万向节、转向节、后桥半轴等汽车配件。年划归交通部管理,后归一机部领导。

黄河JN型越野车

年4月,济南汽车修配厂参照前苏联嘎斯69型吉普车,用很短时间就试制出黄河JN型越野车,这是山东省生产的第一辆汽车。此后,济南汽车修配厂又相继研制出黄河JN型2.5吨、红旗牌5吨载重汽车,不过这些车型都没有量产。年8月,济南汽车修配厂更名为济南汽车制造厂,不久获得国产8吨重型载重汽车的试制任务。

黄河JN型8吨载重汽车

年4月15日,济南汽车制造厂以斯柯达RT型为样车,仿制出了著名的黄河JN型8吨载重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从而一举奠定了在中国重型汽车领域的地位。

年11月,国家科工委会同总后、一机部以及相关汽车厂家,在北京香山召开国家军用越野车发展协调会,安排布置军用越野车整车设计和制造工作。根据会议要求,年12月,4个5吨级重型军用越野车项目分别在济南汽车制造厂、新都暖气机械厂、中汽重庆汽车分公司所属綦江齿轮厂和第一拖拉机厂展开,其中济南汽车制造厂的项目,就是基于民用黄河JN型8吨载货汽车的生产技术,研制生产用于装备空降兵的黄河JN型越野车。

据记载,黄河JN型研制工作实际上从年3月就开始了,由于有明确的参照车型和研发路径,加之经验丰富,该车研制进度很快。年6月上旬,济南汽车制造厂就完成了两辆黄河JN型6×6驱动5吨级越野车、两辆4×4驱动5吨级越野车四辆样车。

东方红LT型延安SX型

站在今天的角度,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是我国重型越野车大发展的时期,后来我军著名的几种重型越野车,都是当时充分利用“一五”“二五”积累的汽车工业基础,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和工人克服经验不足等诸多困难,历尽千辛万苦研发出来的。这些车型中,东方红LT型、延安SX型、黄河JN型等车型顺利投产装备部队,有的车型如延安SX型至今仍在我军服役。但遗憾的是,黄河JN型在当时虽然已经接近研制成功,并进行了广泛试验,但最终未能顺利投产装备部队。

二、整体性能

前面讲过,黄河JN型越野车,是具有空运和空降能力的5吨级越野车。在研制过程中,该车充分借鉴和利用了民用黄河JN型载货汽车的技术,其技术通用性达到80%以上,这在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可以说是军民技术结合最好的项目。

黄河JN型

从外观上看,黄河JN型“军”味特浓,是标准的军用越野车。该车采用半密封平头对开四门驾驶室,驾驶室采用了直线条设计并可翻转和整体吊装,车前部中央位置为矩形带有竖条格栅的散热器进风窗,两侧各有一具前向照明大灯。风挡玻璃为两扇,也采用竖直设计,可折叠式并向前翻倒;左右4车门可拆卸上半部、驾驶舱软蓬可折叠向后收起或拆卸,必要时可敞篷驾驶,降低车辆高度,以利空运空投。车体正面下部为可安装绞盘的粗壮保险杠。车厢为全金属结构,带有冲压加强筋,货箱栏板上半部可拆卸,并采用折叠篷布,与空运空降相匹配。

黄河JN型采用6×6型“前一后二”常规中央传动布局,装1台上海柴油机厂生产的型柴油发动机,纵置安装在驾驶室中央位置,这种柴油机是当时我国为数不多的成熟机型,实际上是个系列机型,有4缸、6缸、8缸和12缸等型号,“型”就是6个缸,缸径毫米的型号。笔者过去曾接触过6缸、12缸的型号,当时我国不少车型如黄河JN型、黄河JN型、交通SH型等使用的柴油机虽然功率大小不同,但都属于该系列柴油机,这一柴油机的改进型号还广泛用于钻井发电、船舶动力等领域。

型柴油发动机交通SH型

发动机后部为五挡机械式手动变速器。分动器为机械式高低两挡,“前一后二”三个输出端结构。三个传动轴均采用带有十字轴滚针轴承式万向节管状开式传动轴。驱动桥沿用黄河JN型的非贯通式中央双级减速组合结构车桥和边梁Z型纵梁车架,前悬架采用常见的滑板式纵向半椭圆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附带有双向筒式液压减震器和橡胶缓冲块;后悬架为平衡结构倒挂式纵向半椭圆钢板弹簧。

车轮采用三段组合式轮辋,相比整体式轮辋,更有利于战时保养和更换轮胎。

据记载,年6月上旬,济南柴油机厂拿出了6×6驱动、4×4驱动样车各两辆。新车问世后,次月上旬就开始进行全面路试,至当年9月下旬已经完成公里道路试验项目,但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将这一进程打乱。此时二炮部队急需用于运载“东风”弹道导弹的重型高机动运载车,而此时济南汽车制造厂正在研制的黄河JN型重型高机动运载车因设计指标过高,国内材料和加工工艺不能满足要求,研制工作遇到难题,陷入搁浅境地。

黄河JN型

为满足二炮部队急需,年二炮部队和一机部汽车局向济南汽车制造厂下达了研制黄河JN型的命令。黄河JN型实际上是在黄河JN型的基础上,利用黄河JN型已经取得的部分技术成果,包括行走系统和传动系统,设计出的新车型。黄河JN型外观与黄河JN型十分相似,主要是满足二炮部队急需。在这种情况下,为集中力量尽快在黄河JN型上实现突破,一机部汽车局会同总参等部门决定,停止黄河JN型的研制工作。由于各方共同努力,黄河JN型很快定型投产,虽产量只有两批辆,但满足了二炮部队的急需,可称是短、平、快的项目。

黄河型

而这一时期济南汽车制造厂在军用重型越野车领域真正的经典产品,并不是黄河JN型,而是随后诞生的黄河型6×6驱动高机动性独立悬挂重型越野车,在此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三、客观评价

黄河JN型6×6驱动、4×4驱动这两种车型,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只有黄河JN型6×6驱动有相对完整的资料和一张不甚清晰的图片,而4×4驱动在“文革”中样车被拆,资料被毁,可以说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令人颇为遗憾。据当年参与研制的人员回忆,黄河4×4驱动5吨级越野车和6×6驱动5吨级越野车总体设计基本一致,“只少一个驱动轴”。

黄河JN型虽然最终放弃,但从一些历史记载看,对其评价还是很高的。首先,黄河JN型技术来自民用型黄河JNl50型,技术成熟度优于同期国内发展其他几种车型,如红岩CQ/型、延安SX等,整体技术水准虽不如后两者,但与黄河JN型80%以上的零部件通用,有利于后勤维护。其次,由于和当时已经大批量生产的黄河JN型通用性强,价格低廉。据估算,如果黄河JN型实现批量生产,单价有望控制在5万元人民币(年币值),而年红岩CQ型和延安SX型造价均在13-15万元人民币(当时币值),进口的7吨级奔驰NG80系列基本车型MB型6×6驱动军用卡车到岸价也达11.2万元(进口军车免关税)。

四、空运空投

既然黄河JN型6×6、4×4这两种车型,是为解放台湾而研制的、具备空运空投能力的专用车辆,那么当时我国具备这样的空运能力吗?当时研制该型车是不是有点不顾自身实力好高骛远。在这里我试着为大家做一解答,希望大家满意。

其实我国当时已经拥有少量大载重能力的飞机,包括苏联制造的安12型运输机和米6型大型运输直升机,相关的仿制工作也已经展开。这两种飞机都是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机型,完全能够运载黄河JN型这一级别的车辆。

确实,年中苏关系开始走向破裂,苏联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也随之受到影响。但“冷战”期间的国际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中苏交恶后,苏联虽说基本停止了对华出口航空作战装备,但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在军民两用航空装备以及非作战航空装备方面并没有把大门彻底关死,允许中国购买一些型号的飞机、直升机等,安12型、米6型就是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通过正常的经贸渠道进入中国的。

安12型运输机,我国的运8型就是参照该机研制的

据查询,安12型是年完成研制的,该机最大载重20吨,最大载重航程公里,最大油量航程公里,可运载名武装人员或65副伤员担架,或2门小型火炮加一辆拖车。中国最早了解安12型运输机,是通过自己的近邻印度,年6月至11月中印爆发边界自卫反击战。苏联向印度提供了大批军用飞机,包括8架安12型运输机。

据记载,年9月13日,中国向苏联提出购买安12型。经过艰苦谈判,双方于年7月签订合同,苏方向中方出口4架安12型,这批飞机次年全部交付,其中空军接收了3架,民航接收1架。年6月23日,中苏双方再次签订合同,购买10架安12型,这批飞机在年2月全部交货,其中1架分配给民航,剩余9架分配给空军。此后,我国在安12型基础上,参照研制了运8型运输机。

米6型直升机也是以这种方式进入中国的。米6型最大载重12吨,最大外挂8吨,货舱容积为12米×2.65米×2.5米,可装下2辆中型卡车或运载名武装士兵,也可运输2门自行榴弹炮或1辆步兵装甲车,执行救护任务时可装载41副担架和两名医护人员。仅就以上数据来看,米6型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家伙”。

米6型直升机

据记载,年11月1日,我国向苏联提出订购5架米6型直升机,双方于年7月在北京签署购买合同,后因双方在某些机载设备上存在分歧而作罢。年,我国准备再次向苏联订购3架米6型直升机,包括运输型、空降型、救护型各一架,这次购买主要目的是为仿制提供参考借鉴。年12月双方达成订购合同,除3架米6型重型直升机外,还包括4台索洛维耶夫D-25V型发动机,3套旋翼以及相关配件等,苏联方面承担自交付使用后13年内所有零件供应,合同总金额约2千多万元人民币,其中米6型单价约万元人民币。年10月22日,3架米6型直升机交付我国。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米6型直升机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太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无法进行仿制,最后只得放弃。而3架米6型直接交付部队服役,直到前些年汶川地震时,还有人在抗震救灾中见到这种带有“两个机翼”的巨型直升机在空中翱翔。(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