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百年孤独》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称得上是在中国最有名的外国文学作品了。
这部小说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称得上是世界名著。很多人慕名去读,却发现根本读不懂。
《百年孤独》既然这么难懂,为何却在文坛有着很高的地位呢?
《百年孤独》中有着强烈的象征手法,所以这让这部小说有了很强的魔幻色彩。
从小说具体内容来看。布恩迪亚用一头骡子和一群羊和吉普赛人换取两块小磁铁,后来又用这两块磁铁和三枚金币换了他们的放大镜,这些描述表面是在说老布恩迪亚对文明和科学的渴望,其实暗示了帝国主义对拉美地区的经济剥削。
这样的情节,如果没有在当地生活过,不了解他们的历史,根本不可能了解。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很多离奇夸张的想象,作者借助想象,把很多事情夸张化处理,甚至让它们达到了荒诞的程度。
所以在现实之外,马尔克斯又给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通过荒诞与现实相融合,让文章内容读起来更加熟悉,更加有可信度。
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百年孤独》也少不了对于经典的借鉴。
比如一群人长途跋涉建立马孔多的故事,像极了《圣经》中的《出埃及记》。只不过主人公不再是摩西。
在马孔多,下了一场持续4年11个月的大雨,这个段落像极了《圣经·创世纪》里灭世大洪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
书中吉普赛人的飞毯,像极了《天方夜谭》的段落。除此之外,还借鉴了很多关于宗教、神话、甚至是民俗的故事。
《百年孤独》这本书,是魔幻的,也是孤独的,那么多人对它趋之若鹜,却少有人能将其读懂。
马尔克斯将家乡的历史、东西方的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用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拉丁美洲的传奇家族。
在这个似真似幻的“孤独”世界中,马尔克斯完成了对家乡的解构,完成了对历史的解构,更是完成了对于文化的解构。
这样的作品,可以说百年都难得一见,因为他不仅描绘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拉丁美洲,更是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都倾注于其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懂了《百年孤独》,你就读懂了作者马尔克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