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钢琴音乐的创作特征
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创作,有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标题性强
李斯特主张标题音乐,他的标题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受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雕塑的影响,如《婚乐》(绘画)、《沉思》(雕塑);
②与自然有关的标题,如《喷泉》、《森林》等;
③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如《但丁奏鸣曲》、《裴特拉克十四行诗》;
④受民问因素的影响,包括匈牙利本土的音乐因素及生活在匈牙利境内的吉普赛人的音乐。
(二)重视钢琴演奏的技术方法和创作的浪漫风格
李斯特对钢琴的演奏技巧和创作技法进行了创新,并且逐渐取代了自车尔尼以来传统的钢琴演奏技术套路,开拓了钢琴乐器的艺术表现力。
特别是在钢琴音乐创作上,李斯特的超常艺术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露。
他在练习曲、匈牙利狂想曲、奏鸣曲、特性乐曲、改编曲等作品中都大量运用了精致的宣叙调段落、华彩乐段、颤音音型和高难度乐句等创作技法。
他这种诗意性和戏剧性的音乐表现力与其本人的辉煌演奏技巧是密不可分的,他以如此的艺术创造性和音乐想象力给听众带来了巨大震撼。
主要的钢琴作品
(一)具有炫技特点的作品
—年,李斯特写了《12首超级技巧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3首音乐会练习曲》(年)及《2首音乐会练习曲》(年)最能反映出其炫技特点。
《12首超级技巧练习曲》最初作为普通练习曲发表于年,后来李斯特为了炫示自己的演奏效果。
将技巧难度提高到令人瞠目的地步,成为年的版本。年李斯特又将其修改得较为容易,便成了流传至今的版本。
在这第三版刊行的时候,李斯特为其中大多数练习曲加上了标题,如“鬼火”“玛捷帕”“英雄”“狩猎”“夜晚的和谐”“幻影”等。
这说明李斯特在中后期的创作上已减少了炫技的倾向,甚至在练习曲这一体裁上也深受肖邦的影响,为技巧性的乐曲注入更多音乐表现的内容。
在音乐的表现深度上李斯特的练习曲不如肖邦,而他们创作练习曲的目的本来就是不完全相同的。
对于李斯特,更适合从技巧上去发展他的天才,这种光辉技巧的展示,也同时表明了李斯特所独有的音乐气质。
(二)《b小调奏鸣曲》
—年,李斯特创作了最能反映他内心矛盾的《b小调奏鸣曲》。
这首乐曲有着极其广阔的情感表现幅度,不仅有虔诚的信仰和对光明、幸福的渴望,也有对生活的否定和宿命论的情绪,但是音乐本身的展开却富有逻辑。
李斯特在速度、节拍、音区、调性和织体诸方面进行灵活的变化,既达到细节上的丰富表现,又体现整体上的层次分明。
在结构上,李斯特也打破了传统的多乐章奏鸣曲曲式,采用单乐章形式结合套曲性的原则来写,这一大胆而成功的创举,为后世所瞩目。
《b小调奏鸣曲》不仅为李斯特钢琴作品之最,也可列为贝多芬奏鸣曲以后最伟大的奏鸣曲。
(三)《旅行年代》
李斯特在各国旅行演奏的年代里写下了26首钢琴音乐的诗篇,汇编成3集,总标题为《旅行年代》。
《旅行年代》中包含李斯特许多最优秀的钢琴作品,在这3集中除了题材选择较自由的第3集《罗马》外。
第1集《在瑞士》、第2集续篇《威尼斯与拿波里》都是以自然风光为对象,而第2集的《在意大利》则由作曲家从这一国家的艺术瑰宝中得到的灵感缀合而成,每一集都各具特色。
(四)钢琴改编曲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有两类:一类是由作曲家原封不动地将其他管弦乐、声乐作品“直译”而成的钢琴作品。
另一类是根据其他作品的素材加工“意译”而成的幻想曲。他在改编这些乐曲时也同样贯穿了“标题音乐”的器乐原则。他的钢琴改编曲既起了推广名曲的作用,又扩展了钢琴表现力。
除了钢琴独奏曲外,李斯特还写下两首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均采用单乐章形式。
由于钢琴部分和乐队部分几乎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它们很接近交响诗的体裁。
年李斯特完成《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年又再次改写。
整个协奏曲是由一个主要动机来支配与统一,各乐章的主题相互关联,从头至尾一气呵成,没有段落。
在这首李斯特于壮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中,澎湃着烈火般的热情,展现出强烈而雄辩的技巧。
不仅结构坚实有力,而且荡漾着夜曲般的情调和奔放的幻想,全曲由四个乐章构成,各个乐章紧密连接。
年《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完成,在李斯特亲任指挥下,于魏玛宫廷剧院首次演奏。
这首协奏曲的性格和华丽光辉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正好相反,显得更富有诗情意味,而且荡漾着浪漫的情趣。
对从童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钢琴都一直与其相伴的李斯特而言,钢琴是他的“语言”、他的“自我”、他的“生命”,寄托了他的愿望、幻想、热情和欢乐。
他把钢琴乐器推上了乐器之王的宝座,发展了现代钢琴的演奏拱巧,确立了现代钢琴独奏音乐会的样式,对浪漫主义钢琴名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