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从军
我参加过一些在国内外举办的经典老爷车的活动,见识过一些欧美品牌的经典老爷车。其中有几款斯柯达的经典老爷车,我曾多次与它们相见,并亲身驾驶体验,成为了老相识。
第一款是浅蓝色的斯柯达明锐OCTAVIA,它诞生于年,这辆后轮驱动的车型搭载了1.1升四缸发动机,功率40马力,最高速度公里/小时。
第二款是浅绿色的斯柯达FELICIA,年出厂,它在20世纪60年代非常流行,曾出现在众多影片中,是当时优雅车身和设计美学的代表。
第三款是一辆深红色的斯柯达,年出厂,它被称为斯柯达历史上的关键车型。
经典老爷车不会说话,打开机舱盖,我仔细读了这几款车的制造铭牌,这是它们的“身份证”。像机舱里老旧的零部件一样,痕迹斑驳的金属铭牌上面,刻印着生产厂商当时的名字和车型,还有出厂年份、车身重量、发动机功率等数据,特别标有一行字“捷克斯洛伐克制造”,这是国家形象的代表。
我最近一次驾驶斯柯达经典老爷车,是在深圳的中国国际名城经典车拉力赛途中。在两天的赛段里,先驾驶的是一辆明锐旅行车OCTAVIACOMBI,后驾驶的是一辆斯柯达FELICIA。经过了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山区道路,有一段路是在雨中行驶,最高时速开到近90公里。
驾驶着这样一辆车龄已经60年的经典老爷车,与数字科技年代的现代汽车竞逐同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当然,每个人的体会不一样。许多朋友知道,开惯了技术完备的现代新车,再开陌生的经典老爷车,多少都会觉得有点紧张,唯恐自己手艺不行现眼,怕在公路上滚滚车流里熄火,怕在沿途众人的围观里“掉链子”,或是把老爷车宝贝鼓捣出啥毛病。
这一天,我坐在了斯柯达FELICIA的驾驶位置上准备出发,找到了最左侧门边的插孔,用的是一枚很小的钥匙,汽车发动了;档把上标着4个前进挡、一个倒车档,与现在汽车不同的是,档位的递进是由外往里拨;一档起步时,有时挂不上档,还需要拿捏一下位置,有时候档位挂上了,但又不好确认,那时的油门响应让人有点不知深浅。不过等汽车行驶起来速度加快,由2挡递进到4挡,会觉得比较顺畅;看惯了现代车大视野后视镜,会觉得经典老爷车的后视镜太狭窄了,驾驶者索性转着脑袋左右看路;打转向灯在哪里?原来是仪表板下方的一个横向拨动的小开关;仪表盘上老式的TESLA中短波旋钮收音机没有声音,不知是没修好还是咱不会玩;钟表指针停止转动,不知那上面时间定格在何年何月?老爷车没有空调,夏季里驾驶者手上出了汗,紧握着细溜光滑的象牙色或黑色双幅塑料方向盘,以免脱手;仪表盘上烟灰缸关着,估计早就没人用了;开车门扳手需要找准“寸劲”,不能使蛮力;调整前排座椅怎么办?这需要驾驶座和副座同时拉动;斯柯达FELICIA是一辆敞篷车,当小雨蒙蒙时,没人会停车支起车棚,人们更愿意迎着雨水感受耳畔风涛声声。
恪守近百年前汽车制造的原理和工艺,远离今天数码时代汽车由一组组字母缩写所代表的舒适和先进,经典老爷车就这样启程了。它不是要和今天竞赛,而是在展示历史的光辉,并引导人们回望汽车工业昨天的艰难路程。在一辆辆经典老爷车后面,是一代代汽车人的不懈创新,从而让现代汽车的驾驶难度大大降低,革命性地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当驾驶者渐渐地熟悉了老爷车,驾驶就会自然一些,默默中可以“人车对话”。不过,当老爷车高速行驶时,驾驶者心里还是要祈祷,希望这有些“骨质疏松”的名贵展品和古董级的技术,能够在自己这一赛段顽强地坚持,完成这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巡游。
开经典老爷车确实很累,需要“较劲”开。不过经典老爷车也很认人,它考验驾驶者的悟性,还有脚感和手感。反正关键的要领只有三条:油门要往大里给,刹车要使劲踩,方向盘要使劲拧。
在经典老爷车上,它的声音、气味和各种小物件,充满了年代感。按照今天的标准,经典老爷车的发动机功率并不大,但受当时的技术限制,声音真不小,特别是在上山爬坡时,汽车更是拼了老命似的轰鸣。如果说声音还可以被记录,以供后人怀念,那么气味这东西无影无踪无法记录,真是可遇不可求。许多人的怀旧感常常由气味引起:从幼儿园和小学楼道里的气味,到父母单位食堂里的气味,从一盘菜到一本书。过去有句话叫“闻香识女人”,现在是闻着经典老爷车排气管的味道,一下子让人的记忆退回几十年。
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公路上的汽车真的就是这样的味道,除了国产汽车,还有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产品,有伏尔加、华沙、胜利20等型号,特别是还有斯柯达的重要产品,如SKODAVOS。闻着这样的气味,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会联想到自己和家庭的昔日情景,会隐约看到那一代少年人成长的足迹。
闻着一辆辆经典老爷车的气味,我首先想到的是父亲的一张黑白照片: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父亲的部队缴获了国民党军的战利品,他跨进一辆美制军用吉普车,手握方向盘,摆了一个姿势。记不得拍摄者是谁了,照片有些模糊,反正留影者知道是自己就行了。后来,这张照片被收入一本纪念画册。我惦记着这辆吉普车后来是否幸运,也许能成为另一辆老爷车。
此外,闻着经典老爷车的味道,我还会想到当年在科尔沁草原行驶的军车;想到我在北京读中学时,学校里的一辆老式美国道奇十轮卡车;想到少年时在父亲的单位里,看到车库前的那些汽车,有奔驰、吉姆和嘎斯,它们如果还在,也都该是老爷车高龄了;我还想到大学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记者站当实习记者,我一个人从西安去延安采访,所乘坐的那辆长途车正是这样的味道。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各种品牌的机动车燃烧的汽油,似乎都散发出相似的味道。
还有,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国人不可能有亲自驾车的体验,最多也就是摸摸方向盘。那时候真想知道,开汽车该是什么感觉呢?这几乎是一代人的好奇,通过驾驶今天的经典老爷车,终于有了答案。(虽然当年新出厂的老爷车,与现在历经岁月颠簸、修复的老爷车之间,或许有一点差别,但还是可以忽略不计)。在斯柯达经典老爷车上,从发动机舱里老旧的零件,到车门上三角形风窗,从外悬式保险杠,到车门两侧箭头型塑料转向指示牌,各种原装的老物件,同样会勾起人们联想到老照片里的旧日时光。
有人把经典老爷车称作“行驶着的历史”或“移动着的博物馆”,当斯柯达经典老爷车的标识,与代表斯柯达最新科技的速派和柯迪亚克重叠时,对于这个国家和这个品牌,历史在这一刻交汇,荣耀在这一刻点燃,尊重在这一刻加深。
在我们参加比赛的斯柯达经典老爷车车队里,更值得称道的还是这辆斯柯达,它已经是近90岁的高龄。这辆车重千克,4缸22匹马力,1.2升排量,无水泵和汽油泵。在这次比赛里,我本人和另外两位朋友,正是靠的驾乘这辆车获奖。巧合的是,在发奖仪式前,电视台报道新闻说:国际社会正在波兰隆重举行仪式,纪念“二战”爆发80周年。这一刻,这辆斯柯达成为了主角,因为只有它,亲身见证了这场战争,而且见证了战前那段宝贵的和平岁月,见证了法西斯的灭亡,见证了战后国际形势的大动荡大变革,见证了21世纪的全球新风景。
这辆斯柯达是历史的一双眼睛。其实,在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正式引发世界大战前,“慕尼黑协定”已经使得捷克斯洛伐克受到侵略和伤害,了解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当时在苏台德地区发生的事情。两年前,我去捷克参加斯柯达经典老爷车活动,就曾经到过德国、捷克和波兰边境的苏台德地区。苏台德山脉横亘在原野上,河流、山谷和丘陵,在云雾里一派祥和安静。当年这里是“二战”的导火索,现在是斯柯达最新SUV车型、还有斯柯达自行车队驰骋的赛场,展示着企业的新技术和新成就。
斯柯达车头的立体车标,获得太多人的赞扬。还有那块黄铜色铭牌,由四颗螺丝钉固定在机舱内,上面刻有“飞翔的箭”的斯柯达标志,不过当时并没有斯柯达的字母文字,这代表了这家百年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这辆车的木质方向盘安在车右侧,车内多是木质材料。有1、2、3三个前进挡和Z挡(倒车档)。铭牌上诸多技术术语,代表了90年前捷克工业制造的水平,在欧洲和国际间汽车工业的森林里,独树一帜。不仅仅是汽车业,在机械、兵工、酿酒等领域,捷克制造的名声由来已久,如同瑞士钟表。很多中国听众喜欢听艺术家单田芳的评书,他在评书《乱世枭雄》里说到,中国民国时期的军阀们,喜欢进口国外军火,他们订货时会高喊:我要捷克大炮!
斯柯达无论是停在那里,或是行驶在路上,无论是多么大牌的车型从它旁边驶过,它都是一派尊贵,傲气凛然。虽然上山爬坡时,我们车上的4个乘员要下去一位,以减轻负担。90年过去,多少人和事已经远去,而这辆经典老爷车仍然和我们与时俱进。对一辆经典老爷车的尊敬,对一个有年历史的汽车品牌的尊敬,对一个国家的尊敬,这一切又怎能分得清?
斯柯达品牌总是让人联想到许多,不过最值得敬佩的应该还是捷克的国家精神。去年上海“进博会”上,一辆斯柯达展车就放置在捷克国家馆的中央。我最喜欢对年轻朋友说的一件事,是上世纪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一场体育比赛。对此,前捷共中央总书记、“布拉格之春”发起人杜布切克在回忆录里写的最清楚:年苏军入侵捷克,在年的世界冰球锦标赛中,捷克队在小组赛里,以2比0战胜苏联队,而在决赛中,捷克队更是以4比3的比分,再次战胜苏联队。那一刻在布拉格,捷克民众登上苏联占领军的坦克,将决赛成绩涂写在炮塔上“4:3!”这张新闻图片后来传遍了全世界。
历史在不停地翻篇,多少风云人物已不在。只有经典老爷车,还在坚持着与岁月同行,愿它与它的朋友都健康幸运,愿我们有缘再见。
明年是斯柯达品牌创立周年,从姆拉达·博莱斯拉夫到北京,许多人都在期待。伏尔塔瓦河奔流不息,查理大桥上星光照耀。流淌过去的不仅仅是季节,感动人们的也不仅仅是汽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