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高龄的许世友决定回乡探亲,申请43辆吉普车。对于平日里从不追求特殊待遇的许世友来说,为何要做出这样耀眼的安排呢?
回溯至他8岁的时候,许世友离开了母亲,远离故乡前往少林寺。21岁那年,他参与了革命,从此再无机会回到家乡。
这么多年来,他南征北战,心中常思念年迈的母亲和故土的亲朋好友。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解放了三年之后,许世友终于骑着马驰骋在他魂牵梦绕的大别山上。那里就是他放牛的童年乐园,熟悉而温暖。
然而,在接近许家洼的路上,许世友注意到路中央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妇人。她头发苍白凌乱,佝偻着身子,背上扛着一捆柴火。鞋子上有一个大洞,脚背皴裂。
许世友心生疑惑,这位老人究竟是哪家的?为何如此艰苦地生活着?
老妇人抬起头,打量了一眼许世友,然后问道:“是友德娃吗?”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这久违的称呼,许世友瞬间下马跪在老妇人面前,眼泪如泉涌,一时无语,甚至连“娘”这个词都被哽咽所阻。
老妇人将肩上的柴火扔掉,用像古老树皮般粗糙的手拉起许世友,声音颤抖地说:“友德啊,快回家看看,我给养的两口猪长得真大啊。”
母子相认后,许世友搀扶着母亲前行,附近的乡亲纷纷围拢过来,向许世友的母亲道贺:“你儿子现在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啊!你真有福气!儿子回来看您了!”
然而,许世友这一次只请了几天假,只在家里待了三天就匆匆离开。
临别之际,母亲紧紧握住许世友的手,再三嘱咐:“儿啊,好好为国家做事,不必挂念娘。娘在家里吃好、睡好,还有两口肥猪。”
这位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将军,战场上威武勇敢,此刻却流泪如泉。他想起年过七旬的母亲,仍然在劳作、照料家务、喂养猪群。他为此感到难过和愧疚。
母亲把许世友送到村口,许世友强忍着泪水转身离去。然而,他又一次跪倒在地,向母亲磕了三个响头,依依不舍地告别。
直到年,许世友再次回到家乡时,母亲已经离世。他来到母亲的墓前,长时间跪拜:“儿不孝啊,没能在您生命的最后陪伴您。”
临别之前,他亲自修葺母亲的坟墓,再次磕头离开。
时光如梭,许世友已经到了77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健康状况日益下滑,对家乡的思念也愈发浓郁。
人们常说:“叶落归根。”许世友年轻时或许未能理解其意,然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这种想法在他心中愈发深刻。
于是,他决定毫无保留地回到家乡。为此,他申请了两个月的长假,并且特别请求43辆吉普车。
当时的领导们对他的举动感到震惊!因为许世友一生从未追求特殊待遇,甚至在他的孙女许道江为了改变户籍考学时请求他帮忙时,他也坚持让她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所以,这一次的举动是怎么回事呢?
然而,在领导们听完许世友的解释之后,泪水便涌满了他们的眼眶。原来,许世友想要带着他们一同回家乡,与他们一起,其中有43位曾和他一起从大别山走出的英雄。因此,他为每个人都申请了一辆吉普车。
尽管他们已经为国献出了生命,但作为他们的战友,许世友仍与他们共同怀念故土的情感深厚。只有那些与他共同踏上战场的战友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份情怀。因此,在他即将启程离开之前,他希望能帮助他们实现心愿。
虽然假期已经安排妥当,43辆吉普车也准备就绪,然而恶劣的天气却让他一再推迟出发的计划。连续十几天的暴雨不给他任何机会。
最终,许世友不得不取消假期。谁知道,在他刚刚办妥了此事的上午,下午天空竟放晴了。
许世友无奈地感叹道:“看来上天并不赞同我回家啊!”
这几乎成为许世友一生的遗憾。为此,他事后给了儿子50块钱,让他在老家为自己准备一口普通的棺材。本应像他这样的人物一样,去世后可能会被葬在八宝山公墓等地。然而,在许世友再三要求的情况下,他将以土葬的形式回到大别山。
当时,他给邓公写信说:“我在有生之年未能尽孝于母,死后愿与她同眠。”
就这样,许世友生前四处奔波,死后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家乡。
许世友以他对国家的忠诚而生,以他对母亲的孝道而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