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吉普 >> 吉普车标 >> 正文 >> 正文

一生以船为家,巴瑶族被科学家认为在进化

来源:吉普 时间:2024/1/12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不少“导演”的脑洞大开,从奇怪的蓝皮人《阿凡达》再到《X战警》当中各类变异人,这些电影一经播出后迅速引起了讨论的浪潮,制片方因此也赚得盆满钵满,不过近几年这种类型太多使得大家有些审美疲劳。

纵观这些大热电影的主题都是“新型变异人”,可见大家对于目前的身体机能其实有诸多不满,渴望像影片中一样可以变异或者进化。

世界上有一个与海相伴的人类种族,叫做巴瑶族,他们一生鲜少上岸,以船为家,因此人们也称他们为“海上吉普赛人”。难道他们都是美人鱼吗?超强的潜水能力背后是否有着人类正在进化的证据?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的人种,我们还有机会迎来“新人种”的出现吗?

想要知道答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海上传奇“巴瑶族”的生活,去看看长时间与海作伴,是否让他们真的变成了“鱼人”?

神秘的巴瑶族人与“进化证据”

海子诗歌当中描写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方式相信是现在忙碌的的“城市人”十分向往的。不过,这里面还是有陆地上的房子的,并不是完全在海上生活。

可是在马拉西亚附近的海域,有这样一群神秘的人,他们一生都在海洋中漂泊流浪,除了上岸售卖海鲜换取粮食和淡水以外,其他时间都生活在海上。不是在制作的木船当中,就是直接在浅海利用高大的木枝修建一个简陋的高脚屋。

如果说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马是他们的载具,随走随搬的蒙古包是他们的居所,那么巴瑶族的船就是载具,因此更多时候人们会叫他们“海洋游牧民族”。他们主要的活动区域在班达海、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的附近海域,他们世代都生活在东南亚的海域之上。但是巴瑶族人的身世却是一个谜,因为他们没有文字记录的习惯,一切仅凭口口相传,导致科学家只能根据他们的口音推断他们起源于菲律宾。

巴瑶族人的生活非常简单,除了捕鱼、睡觉、吃饭等活动之外,并没有什么娱乐方式,他们不使用手机也不愿意了解外界,就像生活在“海上的世外桃源”当中。不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他们会接待一些外来的旅客,许多潜水爱好者发现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的巴瑶族人似乎“进化”了,他们的群落当中,从几岁的孩童到年迈的老人似乎都是天生的潜水高手。

如果大家了解过自由潜水,会发现这种潜水方式不会携带氧气瓶,仅靠人体自己调节腹式呼吸进行下潜,普通人需要经受严格的训练才能下水潜泳,总的来说是很危险的。但是巴瑶族人的潜水深度基本都在30米到40米,并且只佩戴简易的玻璃镜片泳镜,这种潜水活动在许多人看来是极限运动,对于他们而言却是家常便饭。

科学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后来经过当地人同意解剖了他们的尸体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他们的脾脏和我们不太一样,直观就能看出大了很多。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他们为了适应海洋生活,而让身体发生“进化”的行为。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他们的脾脏发生了变化,但是身体的其他器官在长时间的海水压力影响下,还是受到了损伤。许多巴瑶族人都会患上减压病。

水下作业时,每下潜10米,身体就会多承受一个大气压的压力,人体中原本溶解了的气体就会在高压下过饱和,在血管内外和组织中形成气泡,最终导致全身性的疾病,严重的会造成关节损坏,甚至患减压性骨坏死。

总之,巴瑶族人是天生的游泳划船健将,但是他们本身和我们并无太大区别,并没有进化成所谓的“鱼人”,只是脾脏为了适应长时间的潜水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已,那么这种变化可以被当做人类在进化的证据吗?他们继续在海上生活下去,会不会有一天真的进化出“鱼鳃”成为新人种呢?

我们对进化的误解

谈及人类的进化之路,至今都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话题,被广泛认可的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确实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但是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许多书上画的“进化图”显示人类就是从猴子一步步走向直立人,这就在无形当中误导了大家。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新物种产生于上一个物种某一支的偶然突变,而不是说那个物种全部都突变进化成为了新物种,换言之新物种和旧物种是可以并存的,这就是为什么说使用“既然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那么为什么现在世界上还有猴子”这种言论来反驳进化论实际上是很无力的。

就用和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黑猩猩来说,若干年前我们可能真的是同一物种,但是选择了进化大脑、选择了直立行走,最终在不断地进化之下我们变成了人,而它们并没有做和我们一样的选择,所以它们仍旧是猩猩。因此,进化的本质其实就是偶然的突变和必然的选择共同组成的。

首先来看,偶然的突变是什么,我们的基因是一串复杂难解的密码,发生突变也是随机选择的,一切变化都是偶然发生。

旧物种当中几个个体发生了基因突变,然后将这种突变通过繁殖延续下去,渐渐会有更多个体身上都具备了这种“偶然的变化”,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基因突变开始是“个体”的事情,但是如果想要整个种族都拥有这种优势,需要漫长的过程。

其次就是必然的选择,这就是达尔文所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物种为了能够适应环境不走向灭亡,必然要使自己的身体发生些许变化,所以巴瑶族人的脾脏变大,实质上就是他们为了适应潜水生活的“必然选择”。

因此巴瑶族人的身体变化确实可以视作是人类进化的证据,而且人类本来就是处在不断进化当中的,从“智齿的成长”就能看出,我们的基因实际上一直都在做自然选择。但是新人类估计是没什么机会产生了,一个独立人种的产生需要做出的进化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多了,人类仅仅为了适应环境的而做出的选择并不足以支撑“新人种会产生”这种言论。

身体演变的“进化证据”

不妨从人类身体的变化来看看我们究竟是怎样进化的,不少科学家根据研究古猿、能人、直立人和现代人的各种身体数据,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证据。比如说从身高上看,我们的祖先在万年的进化当中长高了很多。直立行走是我们进化成人的重要标志,而直立行走使得我们的许多内脏移到了骨盆上,这时本来狭窄的骨盆就渐渐变宽了。

在直立行走的影响下,人类的上肢逐渐缩短,下肢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粗壮,手部的结构与功能逐步升级。

至于肤色变化也是人类进化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各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我们的智人祖先到达各地之后,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就将肤色变为了深浅不一的样子,换言之,黑人的黑皮肤真的是他们的保护色。像欧洲人的体毛很浓密,实际就是为了御寒,毕竟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暖气。

人类的演变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前文提到过的以个体偶然的突变为基础,在不断地积累下,使得整个种群“基因升级”。并且身体各个器官的机能进化并不是同步的,比如直立行走使得骨盆发生变化,但是具体从哪一个部位开始变化却不清楚。最后,进化和退化其实是并存的,像我们身体当中的“阑尾”其实就是器官退化的表现。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

值得一提的是,巴瑶族人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会渐渐消失,其原因是他们的“流浪”生活使得他们没有国家和国籍,就无法体会现代文明,随着游客的到来,诸多巴瑶族人在对外界的好奇之下走上了陆地。并且他们发现使用新时代工具比他们依靠人力潜水捕鱼要快多了,所以更多的青年选择上岸学习新的捕鱼方式。

那么依据法国生物学家用进废退的说法,巴瑶族人特殊的潜水能力,会在上岸多年之后慢慢退化,而他们基因当中偶然产生的突变,也会在和外来种族通婚的条件下渐渐被稀释。所以大家期待的进化鱼人是不会出现了,除非他们一直生活在海上,与陆地上的人保持“环境上的生殖隔离”,然后再将时间的进程快进几百倍,才会有“鱼人”这种新人类诞生。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显然是忽略了遗传的重要性,所以虽然这一理论虽然有些道理,但我们仍旧要将它和进化论结合在一起来看。

毕竟达尔文所说的生物进化是由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共同决定的,到目前都已经得到了证实。遗憾的是,达尔文的理论还是不够完善,支撑的证据也不够多,不过随着更多的生物化石的发现,达尔文理论会在后世的添砖加瓦下更加的“科学”并更具有说服力。

结语

很显然,巴瑶族人虽然真的很擅长游泳,也一直生活在海上,但是他们却不是我们期待中的“美人鱼”。根据考古材料显示,世界上曾经存在过17个人种,但是16个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灭绝了,仅剩我们“智人”这一支独苗存活了下来。

至于在共存时期的争斗有多么残酷我们就无从得知了,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智人能走向各个大陆,并且发展成了现在这样大的群体,一定是经历了不少坎坷的。

人类是在诸多意外事件下诞生的偶然产物,从出现的概率来看,如果将历史倒退重来一次,我们可能就真的不会出现了,所以要说大家的生命到底珍贵在哪里,那么肯定要提到我们从诞生就是一个“幸运儿”。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幸运向未来走去吧,即使“明显的进化”再度发生,也一定是必然的选择,顺其自然就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