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是肉叔的原创小说。因为名字起得比较尺度大,平台通不过,只能发一些节选。这几天,北京国际车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肉叔离开汽车圈4年多后,今年再入汽车圈,再度忙碌车展。
对公关人、广告人、营销人、活动执行、设计、媒体人、厂商,等等等等人群,每年的车展都是一场噩梦。这个节选里面,有一节也提到了车展噩梦,请大家耐心等待,肉叔会一天一篇连载下去。
在误打误撞进入公关圈后,接触的第二个客户便是汽车客户。这个行业有一个“潜规则”,同一个行业,每一家公关公司只能服务一个客户。想想便能明白,同一家Agency,你不能今天给宝马做方案,明天又复制粘贴地去给奔驰做策划。
于是,公关人大都是今天给医药企业做策略,明天摇身一变又坐在快消行业的客户面前谈经论道。公关人必须具有快速学习能力,让自己在最短时间内成为所服务行业的“专才”。所幸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公关传播的需求都是相通和大同小异的,对于特别专业的行业客户,原则上团队中应该配备至少一人是具有“专业”背景的。当然,如果团队核心人员都具备行业背景,就是十分理想的境界了。
从业以来,个人服务过的客户行业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核心领域了。从第一个快消行业客户开始,到第二个汽车行业客户,再到医药、能源、房地产、化工、钢铁、金融……等等,印象中除了IT和通讯技术领域没有怎么参与过,基本上都遇到过和服务过了。
在年前后,中国的汽车行业经历了第一次“井喷式”发展。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开始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中国人几十年来的“轿车梦”也第一次如此真实地摆在每一个中国家庭面前。
我也在那一年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捷达。这款车一直伴随了我10年,行驶14万公里,绕地球三圈半之后光荣退役。想想挺不舍的,如果中国能够像美国等国家那样,允许车辆使用更长的年限,我一定想办法留住这辆车。顺便说一句,在美国并没有汽车使用年限一说,你的私家车可以无限期使用下去。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公路上,你经常可以看到各种造型的“老爷车”奔驰而过。
年我在美国自驾的时候,在一个路边加油站遇到过一对美国老夫妻,他们驾驶着一款70年代造型别致的“老爷车”,闲聊几句后,当他们上车启动发动机时,那强劲的发动机轰鸣声,一点也没有显现出老态来,奇怪的是,在美国的时候,印象里看到的每一辆类似的老爷车,都车身明亮,干净整洁,并且听起来动力十足。不知道为什么。
甚至在美国自驾66号公路的时候,路过一个小镇博物馆,博物馆的拥有者Jerry老人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了他的极品收藏:一辆年的福特吉普车。那辆车的钥匙是一个类似我们普通门锁钥匙一样的黄铜小钥匙,他自豪地跳上车,用这把小钥匙打着了这款有近百年历史的老爷车,发动机声音没什么异样,如果不是摆放在屋子里面,我真想提个非分的要求,在路上试开一下这百岁的“老爷爷车”。
男人天生大都有爱车的基因,就如同女人天生爱美一样。
在我进入公关圈的第一年,接触的第二个客户便是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品牌。但当时我并没有服务于他们的核心汽车业务,而是该汽车公司在中国实施的一个企业社会责任项目。那一年,他们把在国外40多个国家开展的一个“环保奖”项目引入中国,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寻找和发现草根环保NGO及献身于环保事业的个人,并对他们进行奖励。
项目每年春季于人民大会堂召开启动仪式,秋季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颁奖典礼。中间这段时间便是我们寻找和发现优秀项目组织和个人的过程。项目的一等奖10万元人民币,总奖金额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已经是国内奖金最高最大的环保奖了。
几年下来,国内一些知名的草根NGO基本上都先后得到过项目的资助和支持,个人获奖者从内蒙古的治沙人,到为公众提供免费环境法律咨询服务的大学法学教授,不一而足。
虽然没有涉足汽车核心业务的公关服务,但当时每年春季在北京西坝河老国展举办的车展,我们都可以近水楼台地拿到一些车展门票去近距离感受车展,而每年的车展,也成了我们了解汽车及中国汽车热狂潮的最直接现场。
从进入公关行业第一年开始接触汽车客户,到离开行业最后几年的时候,负责公司的整体汽车业务,真是跟汽车和汽车圈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几年下来,也深度了解了这个圈层里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汽车圈,是中国最大的行业江湖之一。
本书已经在百度阅读上出版了全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扩展链接,去直接阅读全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