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廖建夏(广西民族大学)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也许有些小伙伴对这首歌非常熟悉。是啊,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是祖国母亲的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今天,知力君要给大家介绍一支古老的山地民族——瑶族。
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五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中上游平原地带的瑶族加入“九黎”集团和“三苗”集团,与五帝多次决战,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被黄帝部落打败。战败后的瑶族,失去了平原沃土,为了生活,只好向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迁居,从此与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01
依山而居的民族
瑶族依山而居,长期种山吃山,是典型的南方山地民族,有“南岭无山不有瑶”之说。他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林副业。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瑶民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粗放简陋的耕作生产状态。他们一般在冬春时砍倒树木,晒干焚烧后,就在火灰中下种,不再中耕施肥,坐等秋季收获。耕作三四年后,土地贫瘠,不能再种,就任它荒弃,另外开垦新地。而这也导致了他们过着艰辛的不定居的迁移生活,并且在这种移居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游耕方式。因此,瑶族素有“中国吉普赛人”之称。
瑶族的日常生活习俗都建立在游动耕作的基础之上,如衣服多采用自己种植的蓝靛染色,厚实耐脏的蓝黑色服装适用于山地作业。瑶民通常在小腿部都有绑腿布包裹,便于经常穿行于树林、荆棘之中以及防止虫蛇咬伤。
蓝黑色服装多采用本民族种植的蓝靛染色
瑶族主要以杂粮为主食,常将玉米、红薯等杂粮掺点大米做成“夹饭”。经常迁徙的他们过去多以从山中采集的竹笋、菌类、野菜、虫蛹等作为副食品,将野兽肉或猪肉制成腊肉、酢肉。居住在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多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瑶族的房屋都是以竹片编墙或木板为墙,屋顶盖杉木皮和剖开的竹筒,就地取材,经济实用,搬迁后也易于搭盖。
房屋以竹片编墙或木板为墙
02
来自大山的馈赠
瑶族生活地区的生物资源通常极为丰富,采集和狩猎是其传统经济生活方式中的另一重要辅助手段。在山中栖息的飞禽走兽是封闭的居山瑶族人民主要的肉食来源。他们善于用火枪和弓弩打猎,每年农闲时节,瑶族村寨中的成年男子就聚集起来,选定日子到山上去狩猎。除了猎枪外,还常使用竹夹、铁夹、木夹等工具。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这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他们在室内大都用三脚架或三块石头支架铁锅煮食,因为过去没有床,他们都是围火塘而卧。瑶族信奉盘王和道教,但瑶族村寨一般都没有寺庙,因为迁徙频繁,为了便于携带,他们大都使用卷轴的神像。
用三脚架支铁锅煮食
在每年三月各种动物繁殖的季节,瑶族会对青山与溪流实行多种封禁,如在进山路口的大树上挂上“草标”,表示封山,禁止上山砍树、烧山、打猎、捕鸟、放牧、割草等;也在溪边、河边挂上“草标”,表示禁止在溪里、河里捕鱼、捞虾,以保证鱼虾的繁殖和生长。
瑶族以深山老林为居,与毒蛇猛兽为邻,因此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的斗争中,利用瑶山盛产的动植物药资源,针对蛇虫咬伤、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等多发病和地方病,积累了一套以草药外敷、内服、外洗的治疗方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
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江西等地,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另外,在美国、泰国、越南也有瑶族,所以瑶族也是一个世界性民族。他们依山而居,在世代的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与精神风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