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在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说的是人类对于未知或者少见事物的好奇心。谈起好奇心,人类远比猫咪还要强烈,这也是为何全球旅游业会这么火热的缘故,去探访你所以不知道的世界,是人们旅游的初衷,而今天要介绍到这个民族,它肯定让你大吃一惊。
南海的“海上民族”,搭建海上小屋,海鲜是主要食物来源
威尔米拉德是一位国际上知名的作家,喜欢在荒山野岭,僻远海域去探险和记述当地的人文。而在南海海域这里,他就发现了一个独特的民族并将它公诸于世,它就是目前国际公认统一说法的“巴瑶族”(也有翻译成“巴乔人”)。这是一个神秘的族群,有着“海上吉普赛人”,“海上游牧民族”等等的外号,主要生活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南海海域,因为缺乏族群的书面记录,因为缺乏对历史传承的起源,所以这个民族一直以来都十分神秘,也很少被公众所知晓。
而他们之所以很晚才被发现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就住在海上。多数的巴瑶人都住在海上,和陆地离得不远,喜欢砍伐木材然后在海上搭建小屋,而这就是他们的所谓的家。并非巴瑶人就不愿生活在陆地,事实上他们还是需要回到南海的那些岛屿上面的,因为淡水资源和一些根茎类的主食都需要从岛上获取。不过之所以会选择住在海上,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海鲜,海鲜是巴瑶人餐桌上80%的食物来源,为了生存,他们只能住在海上。
“Lepa-lepa”小船成主要交通工具,7岁开始下海,一生60%时间都在海下
生活在海上,船自然成为巴瑶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当地有一种名为“Lepa-Lepa”的小船。成为了他们往返陆地和出海捕鱼的唯一交通工具,回到岛屿截取淡水需要靠船,出海捕鱼也需要用船。近海是没有大量渔业资源的,所以还是为了生存,巴瑶人只能乘坐“Lepa-Lepa”到较远海域,而自然选择,就让他们需要在海水度过一生大部分的时间。
据了解,七岁的巴瑶人就会被父母教唆下去10多米的海域寻找食物,为了生存,如果孩子怕水就需要早日调整,在这里不会潜泳就意味着没有食物来源,任重而道远,孩子潜水需要从小培养。不过从七岁开始,巴瑶人就离不开海洋了,往后的岁月中,他们每日都需要往返海洋和小屋,一次次下潜到10多米,乃至60多米海域。除去上岸和划桨的时间,这里的人60%的时间都在海洋下面。
长时间生活在海里,巴瑶人出现了“进化变异”
而长时间的潜泳也让巴乔人的身体出现了一部分的变异。因为潜泳会导致内耳空气压力过大,导致晕眩和耳膜破裂,所以为了安全,巴乔人会在年轻的时候,就将耳膜刺破。一次次刺破下海,然后在恢复,时间久了,巴瑶人就能够潜泳到更深的海域。但也因此巴瑶人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就是他们的水下闭气时间远超其他地区的人类,哥本哈根大学的遗传学团队专门研究了巴瑶人的身体构造,发现他们的脾脏远比普通人要大上一半,也就是说在环境的引导下,他们的身体出现了变化,能够更加适应于潜海活动,特别的神奇。
不过这个民族如今也快要消失了,原因是因为他们频繁的出入在公众视野,导致其他人们对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