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吉普 >> 吉普车标 >> 正文 >> 正文

加加林上太空前,已有48只狗被火箭带上天

来源:吉普 时间:2025/7/20

年7月22日凌晨4时,苏联发射了1枚R-1V型火箭,太空犬“德利克”和“吉普赛人”被放在太空舱内跟随火箭一起升空。在上升过程中太空犬心跳达到了每分钟次,承受住了至少5g的加速度,在距地面87.7千米的高度时太空舱与火箭分离,太空犬比人类更早体验到了失重的感觉。当太空舱距地面千米时开始降低高度返回地面,降至距地面7千米时降落伞打开,“德齐克”和“吉普赛人”最终成功返回地面。事后检查发现加速度和暂时的微重力并没有对太空犬生理状态产生变化,只是在着陆过程中“吉普赛人”受到了轻伤。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和苏联同时在德国V-2火箭基础上开发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弹道导弹,间接推动了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为研究高层大气环境对哺乳动物带来的影响,苏联决定使用流浪犬进行太空实验。当时科学家觉得哺乳动物无法承受火箭升空时的加速度,对于能否适应太空无重力、高辐射的环境也是未知数,所以才要犬类先上去探路。这些经过训练的流浪犬被装入火箭发射到不同的轨道高度,为人类最终登上太空发挥了巨大作用。选择流浪犬进行实验是因为其比猴子更廉价,也更容易训练,能够承受火箭发射时带来的压力。为了考虑设备安全和实验便捷,优先选择那些体重不超6千克、身高不超过35厘米的短毛雌性犬。

在飞上太空之前先会对太空犬进行训练,让它们适应被安全带束缚的环境,然后再将一些传感器装入太空犬的心脏、颈动脉和胸腔内监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另外还会在太空舱内设置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对太空犬状态进行监控。一切准备就绪后太空犬就会被装入64×88厘米带舷窗的舱室,伴随着火箭的发射太空犬也会被运送到预定高度。

太空犬莱卡

年7月22日凌晨4时,苏联发射了1枚R-1V型火箭,太空犬“德利克”和“吉普赛人”被放在太空舱内跟随火箭一起升空。在上升过程中太空犬心跳达到了每分钟次,承受住了至少5g的加速度,在距地面87.7千米的高度时太空舱与火箭分离,太空犬比人类更早体验到了失重的感觉。当太空舱距地面千米时开始降低高度返回地面,降至距地面7千米时降落伞打开,“德齐克”和“吉普赛人”最终成功返回地面。事后检查发现加速度和暂时的微重力并没有对太空犬生理状态产生变化,只是在着陆过程中“吉普赛人”受到了轻伤。

年7月29日,太空犬“德利克”和“丽萨”由R-1B火箭火箭携带升空,由于实验设备电路存在故障,太空舱返回地面时降落伞没有打开,导致“德利克”和“丽萨”不幸死亡。事后人们意识到,即便再怎么小心也无法完全排除机械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有必要再为火箭加装1个弹射座椅确保乘员的安全。从年7月22日起到同年9月3日结束,在没有紧急逃生系统的情况下,苏联共发射6枚火箭搭载太空犬进行相关科学实验。

太空犬勇敢(左)年6月24日,太空犬“狐狸”和“姜”由R-1D火箭携带升空,用于测试新设计的弹射逃生系统。经过特殊设计的降落伞可在稀薄的大气中展开,从而保障乘员的安全。“狐狸”的弹射座椅在距地面75到80千米的高度成功弹射,“姜”的弹射座椅则在距离地面45千米处弹射,这2只太空犬的成功落地代表着第1代宇航员逃生系统的研制取得了重大进展。

想要真正登上太空,仅仅把宇宙飞船发射到距离地面千米左右的亚轨道高度还是不行的。进入年,苏联开始将太空犬发射到距地面到千米的高度继续进行实验。年11月3日,3岁的雌性太空犬“莱卡”搭乘“人造卫星”-2号宇宙飞船被发射到近地点千米、远地点千米的轨道上。虽然工作人员为“莱卡”准备了7天的食物和水,但升空后5个小时内“莱卡”因散热系统失灵中暑脱水死亡。这是哺乳动物搭乘宇宙飞船首次达到近地轨道,同时人类也首次发现了辐射带,为正式实施载人航天发射产生了重大意义。“莱卡”死亡后“人造卫星”-2宇宙飞船在太空飞行了半年,于年4月14日坠入大气层烧毁。

年2月22日,为研究辐射带对宇航员造成的影响,“微风”和“煤球”被发射升空,在太空飞行22天后成功返回地球,这也是苏联最后一次使用太空犬进行实验。在苏联的诸多太空犬当中,绝大多数最后存活了下来并留有后代。年8月19日,搭乘“人造卫星”-5宇宙飞船被发射到太空的“贝尔卡”和“斯特雷尔卡”在太空完成17次环绕地球轨道的飞行后安全落地。后来“斯特雷尔卡”生下6只小太空犬,其中1只还曾作为礼物送给美国总统肯尼迪。但也有一些太空犬因降落伞故障、火箭爆炸、环境系统失灵等因素而失去了生命,其中“莱卡”是最独孤的太空犬,其他飞行实验时是2只太空犬同时进入太空,有时还会加入兔子一起参与实验,只有“莱卡”是单独的1只被发射升空。

太空犬被科研人员围观。在尚不明确人类能否在太空环境生存之前,只能先将一些动物送上太空进行观察,如今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核心技术的苏联、美国、中国3国都曾做过类似实验,参加实验的包括猴子、兔子、狗、乌龟、小白鼠、蜗牛、苍蝇等多种动物。而在掌握载人航天技术之后,同样也无法避免将其他动物带上太空参与实验,未来登上太空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只会越来越多。倒是隔壁的印度决定另辟蹊径,计划用机器人代替其他动物进行无人宇宙飞船实验,至于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

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宇航员紧急逃生系统的变迁历程,这里是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识/战争历史科普小站,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