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从那遥远海边,看那潮来潮去……”每当唱起这首歌,我就特别向往大海。
相信很多人都喜欢海,更渴望能在海边拥有一处居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然而,就在马来西亚海岸水晶般蔚蓝的珊瑚海上,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以船为足,以海为家,靠潜海捕鱼为生,终其一生漂泊在海上。
他们和以篷车为家在陆地上流浪的吉普赛人相似,所以常被称为“海上的吉普赛人”,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海洋游牧民族——巴瑶族。
1、神秘的海上民族
巴瑶族,是东南亚的一个民族,生活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海域。在印尼语中,巴瑶族意为“海上之民”,他们生于大海,长于大海,最终归祭于大海,几乎不会踏足陆地,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关于巴瑶族的起源,环绕着这个民族的三个国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传说。
在菲律宾的版本中,巴瑶人是被一个巨型怪物赶到海上的;印尼的版本中,一位公主被洪水冲到海面上,最终被救起,嫁给了望加锡国王,巴瑶人就是他们二人的后代。
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这样的:在很久以前,马来西亚柔佛州的公主,在一次洪灾中被冲走。她的父亲沉浸在丧女的悲痛之中,便派遣部下出海寻找,并下令他们找到公主后才能返回。后来,这些奉命寻找公主的人,因无法找到公主只能留在海边,这些人就成了巴瑶族的祖先。
传说终究还是传说,因为没有国籍,没有文字,他们也没有相关史书去证明自己究竟从何而来,又为何选择终生栖息繁衍于波涛风浪之中。
在高度社会化的21世纪,他们依然与现代社会割裂开来,寄生在辽阔的海洋,过着无人问津的漂泊生活。
2、巴瑶人的生活
银白色浅滩,荡漾的珊瑚礁,清澈见底的海水……巴瑶族人就居住在这样一片美丽的海域上。
与美丽的环境相比,他们的生活就显得十分不幸,巴瑶族没有自己的领土和国籍,居无定所,一切生活所需几乎都来自于大海,他们驾着一艘叫做“lepa-lepa”(里巴船)的木船在大海中漂泊,lepa-lepa没有风帆,也没有船篷,配上一把船桨,就能带着巴瑶人驰骋在大海之上,简约得不能再简约。
很多巴瑶人还会常年居住在这种传统的捕鱼小船上,几乎过着半原始的生活。
条件较好的家庭会在浅海、礁石上搭建高脚屋,有一个简单的容身之所。
这种被称作高脚屋的房子都建在水中,几根木头插入水中高高承托住小木屋,一座座悬在海面上,摇摇欲坠。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了数百年之久。
因为捕鱼是他们唯一的生存方式,这群“海洋之子”在尚未学会走路之前就开始学习游泳,他们只需潜入大海,便是大海里最出色的猎手。
他们戴着手工雕刻的木质护目镜,手持船上废旧材料改制的鱼叉,能潜到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捕深海鱼,寻找珍珠以及海参。
海参不仅是巴瑶族的美食,也是巴瑶族向外界兜售的珍品。
而为了捕鱼,他们也付出了一些沉重的代价。
3、是天堂也是地狱
巴瑶族小孩,从小就没有机会到岸上学习,而是在海上学习各种捕鱼技巧。
潜水是巴瑶人每天必须的活动,为了减轻潜水时水压带来的不适,他们会在幼年时故意戳穿自己的耳鼓膜,耳膜受伤后,巴瑶族小孩会头昏眼花地度过一两个星期,之后就更适应海洋了。正因为如此,巴瑶族老人的听力都不太好。
另外,常年潜水也让许多巴瑶族人患上了顽固的减压症,经常性关节疼痛。而潜水时上浮太快导致的减压病,也是巴瑶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虽然常年生活在水上,但淡水奇缺一直是巴瑶人生活中的最大难题。平日里的雨水是他们最便捷的饮用水,但远不够用,通常还要到其他岛上取水。
生活在各国海域边界的巴瑶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受任何国家保护。因为“无国籍”,他们无法上学接受教育、没有医疗、不能合法就业、不能拥有财产,就算是遭遇了不公也无法进行控诉,一旦上岸还会遭到各国的驱逐。
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海上,传统的巴瑶族人一旦踏上岸还会有一种“晕陆地”的不适感,就像生活在陆地上的人出海会晕船一样。所以除了卖鱼、买日用品,他们一般不会上岸。
他们没有文字,也没有一纸身份证明,所以对自己的年龄也没什么概念。
他们通常会根据每天的日升日落和潮涨潮跌来判断大致的时间,但对年、月、星期等概念统统都不熟悉。
贫穷、落后和文盲让他们受到了周围居民的偏见和歧视。
即便是到陆地上打黑工,他们也比其他没有身份的非法移民要更加“便宜”。
比起纷繁的陆地,随波逐流的自由与快活,对他们来说也许得来更轻易。
他们以海为家,四处迁徙,过着贫穷漂泊的原始生活。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又洒脱得让人羡慕。
如果让你放弃工作去追求这样的自由,你会愿意吗?
作者:阿小诺
责任编辑:华小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