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肖雄忠使用老式油印机印刷裁判文书。资料图片
年底,我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福建省大田县人民法院的文江人民法庭工作,随后15年间,我先后在上京、建设等基层法庭任职。几十年过去了,法庭岁月的点点滴滴依然让我记忆犹新。
20世纪90年代,我到建设人民法庭任副庭长并主持工作。当时全庭一共就5个人,分工也没有那么明确,所有干警都是身兼数职,事事都得亲力亲为。
早期的建设法庭办公条件简陋,法律文书需要送回县法院签发打印。为提高效率,法庭购置了电脑和老式油印机,分管副院长通过联网直接在院里对文书进行修改、签发后,法庭就可以直接印刷。干警们将文书敲到蜡纸上,再把蜡纸平铺在油墨箱里,用类似刷墙用的滚筒蘸上油墨,一页页印文书。有时候,一份长判决要出二三十页蜡纸。工作量很大,我也一起帮忙,经常弄得手上、脸上都是油墨,很是辛苦,却也很有趣。
即使是这样的办公条件,在当年,与其他法庭相比也已经算是很先进了。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法庭人手一台电脑和新式打印机,老式油印机自然被弃之不用,让人难忘的油墨蜡纸香也就很少闻到了。
法庭工作氛围一直很好,那时大家总是想尽办法为群众多做点事。针对当地交通不便、群众诉讼难等现状,我们产生了走出去送法上门的想法,干警们带着自己制作的便携式审判台深入田间地头、墟日集镇。几分钟内搭起审判台,挂上巡回法庭条幅,接待群众,开庭审案,不扰官不扰民,方便群众诉讼又体现司法公正,当时被誉为“板凳法庭”“墟日法庭”。
法庭还结合山区农村实际,推出了法官责任片区,在各村公布片区法官信息、联系方式及巡回办案时间、地点,并提出“有纠纷,找建设法庭!”的司法服务口号。村民们有纠纷就拨打法庭热线电话,法官们立即上门帮助解决。
建设法庭辖区有50多个地处偏远山区的行政村。那时要到村里去送达、巡回办案,都是步行,去一次要走一天。随着案件数量的增多,为节省花在路上的时间,法庭配备了一辆吉普车,大大方便干警们外出办案,日积月累,干警们的足迹便踏遍了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慢慢地,建设法庭巡出了名气,巡回办案等亲民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年建设法庭荣膺“中国十佳人民法庭”“全国优秀人民法庭”等称号。
顶着这些荣誉的我们,一直绞尽脑汁在创新。虽然有时也会走弯路,但每当我们想起那句“有纠纷,找建设法庭!”的朴实口号,总能让我们重新记起法庭的为民情怀和历史责任,鼓励我们坚持下去。
在建设法庭的陈列室里,现在还摆着两张留下岁月斑驳的便携式审判桌,那是法庭开展巡回办案的第一代产品,展现了建设法庭在司法为民之路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历程。有空的时候,我经常会到建设法庭走走看看,告诉法庭的后来者:“法官司法为民情怀绝不能丢,要代代相传。”
(肖雄忠系福建省大田县人民法院建设人民法庭原副庭长,现任大田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来源:人民法院报
原标题:载誉前行初心不变
作者:肖雄忠/口述张英灿罗志强/整理
编辑:张瑾陆茜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