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诞生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了一万年,而我们的地球却有着46亿年的历史,所以人类在地球上的时间其实根本不值一提。不过我们人类在这短短一万年中也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从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从饮毛茹血到学会用火,创造了自己的文明,我们把这种事称呼为“进化”。根据进化论的观点来看,进化是没有终点的,不过人类已经几千年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改变,不过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种族,他们的身体已异于常人。
海上的游牧民族巴瑶族人被称为“海上的游牧民族”也被称为“海上的吉普赛人”,这个种族名字的是一句马来语,翻译过来就是“海上子民”的意思,可谓与大海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羁绊。
他们大都生活在菲律宾群岛,马来西亚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之间的广袤海域,依靠潜海捕鱼生存,人们也普遍认为,巴瑶族是这世界上最后一支海洋游牧的民族。
他们好几代人就飘荡在东南亚海域,鲜有踏足陆地的时候,出生于海上,生长于船屋,死后也会回归大海。所以,巴瑶族人基本不会上岸,除了无可避免的躲避风雨和换取食物以外。
这个民族从小都是闻着海边的咸风长大的,所以他们拥有十分发达的海上贸易和自给性渔业。他们每天早早起床,开始一天的捕鱼工作,随后以鱼为食或者兜售出去,第二天再早早起床下海捕鱼。这就是大多数巴瑶人的生活方式。
那么天生就与海水结缘的巴瑶族是怎么由来的呢,当地对此也流传着一个关于海水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马来西亚有一个州叫柔佛州,当地的公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冲进了大海,不知所踪。国王被这个事实打击的不轻,下了一个十分严苛的命令,派遣了一众士兵去寻找公主,并且命令他们在找到公主之前都不许回来。
而这些可怜的士兵终究是没办法找到大概率已经死去的公主,只能留在海边,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士兵便成为了后来的巴摇人。
因为习惯了在海上的日子,这些士兵发现在海上的日子倒也惬意,索性也就不再想着回到陆地,而是在一片大海之中度过一段自由潇洒的人生。
所以,巴瑶族作为一个水上民族,确实是与大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他们又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巴瑶人的不同之处巴瑶人作为一个海上的民族,自然是水性极好:他们的潜水能力极为出众,普通人的水下闭气时间只有半分钟,但是巴瑶人能一口气在水下闭气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进行捕鱼作业。
并且他们没有潜水装备,没有脚蹼,也没有潜水衣,甚至连捕鱼的工具都只是自制的矛枪,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他们仍然能保证每天最少五个小时的下水时间,因为这样才能捕捉到足够数量的鱼。
巴瑶人的潜水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甚至能裸潜到70米以下的海域进行作业。
要知道潜入70米以下的海域,要遭受的外部压力是整整8个大气压,这种程度的压力足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杀死一个正常人,但为什么巴瑶人却能安然无恙地往返于深海呢?难道他们真的已经进化了么?
巴瑶人的进化巴瑶人作为一个生在海面,葬于海底的民族,一出生就做好了下海的准备,巴瑶族人的父母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戳穿他们的耳鼓膜,以此来减少孩子在潜水时水压带来的痛苦。
虽然此举对听力有着不可逆的影响,但相较于潜水的效率,健康的听力也就不值一提了,所以,这种外界因素影响是巴瑶人潜水能力超群的秘密之一。
但仅此一举再加上日日夜夜的淬炼就真的能让巴瑶族人在海中如此自在么?
科学家们表示怀疑,随后他们对一些巴瑶族人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最后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经过超声仪拍摄,科学家们发现巴瑶人的脾脏比平常人大了至少百分之五十。
而我们知道,脾脏这个器官在潜水运动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脾脏会在身体血氧不足的的时候,通过收缩将充满氧气的红细胞注入到血液循环中,从而让血氧浓度提高,潜水时间也就更长。
所以高水平的潜水员在锻炼肺脏的同时也会注重肝脏的保养。
而巴瑶族人生来就拥有比别人大了一半的脾脏,自然能在水下更久的活动。即便是刚出生的巴瑶族孩子的脾脏也比正常婴儿要大。看来巴瑶族真的实现了进化,这才让他们有异于常人的潜水能力。
科学家们还发现,巴瑶族人的PDA10A基因已经发生了转变,科学家们猜测这种基因允许他们的身体自由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从而调控自身脾脏的大小。
随后科学家在小白鼠上进行了关于PDA10A基因的实验,发现甲状腺激素和脾脏大小确实是相关联的。
看来,久而久之的海上生活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巴瑶族人,这也让他们和普通人类有了巨大的区别,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确为了适应海上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结语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神奇现象被我们发现,其实巴瑶族人并不是进化的个例,我们的藏族同胞也有在低氧环境下生存的能力,泰国也有脖子长度异于常人的长颈族。
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在漫长的演变历史上留下的脚步,每一次改变都是值得铭记的。至于人类进化的终点是什么,我们还不得而知,地球上是否会出现所谓“新人类”?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给我们答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