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吉普 >> 吉普图片 >> 正文 >> 正文

这部新美剧,越往后看越惊悚

来源:吉普 时间:2022/8/24

最近,一部低调高口碑的美剧《吉普赛人》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部美剧由影后级电影咖娜奥米·沃茨独挑大梁,让人不由得想起今年年初妮可·基德曼主演的《大小谎言》也是如此。

《大小谎言》剧照

提到娜奥米·沃茨,不少人都会首先想到年那版《金刚》。

当年,“刚女郎”娜奥米在片中可谓完美诠释了金发碧眼的芭比美人,度无死角的好看▼

不过,我更喜欢的是她在神棍片《穆赫兰道》中的表现。一头金发依然美得耀眼,但甜美之余多出了神秘感。

在《穆赫兰道》中,娜奥米饰演女主贝蒂/黛安

巧的是,在新剧《吉普赛人》中娜奥米依然开口就是一句“我叫黛安”,微妙至极,让人一秒重回《穆赫兰道》的梦境。

不过毕竟不是16年前。在新剧中,每一个特写镜头下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年近五十的女人。

但娜奥米依然很美,她的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优雅。

她仍像年轻时一样美得亲和,不具攻击性。

难怪她所饰演的心理医生琴/黛安不断做出越界之事,也还是有网友表示看到她的脸,就想原谅她……

琴是一名心理医生,收入颇丰,家庭美满。

她的丈夫是个高富帅,还有个9岁的女儿。在外人眼里她绝对是人生赢家。

但她工作并不顺利。有三个长期服务的病人,不论她怎么开导,病情都不见好转。

其中一人是遭到女儿疏远的大妈。

丈夫去世后她一心为女儿好,一天能打上八个电话。可这样只使得女儿把她彻底排除在自己生活之外,连搬家都不告诉她。

一个是被女友抛弃的男人。

他的女友相当自我、享乐主义,是个酒吧乐队主唱。她喜欢开放式的恋爱关系,他不能接受;女友就甩了他。

还有一个嗑药、滥交被学校开除,亲手把自己生活搞得一团糟的女学生。

可是她因为妈妈患上癌症,不敢把自己经历的一切告诉她。

琴看到普通的治疗手段没有什么疗效,于是做了件违背医德的事。

她给自己幻想出一个新身份“黛安”,并以这个身份接触病人们的亲友,亲自支配他们的生活。

她借烫头与大妈的女儿丽贝卡“偶遇”,说自己的母亲也是一个控制狂,骗得丽贝卡信任,与她成为“同病相怜”的好友。

她知道了嗑药女学生有一个贩毒还有暴力倾向的男友,就亲自上门拜访,帮她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她刻意接近男病人的前女友希德尼,说自己是一个自由职业记者,却发现最终剧情朝不能控制的方向走去,自己越陷越深……

为了与这些人周旋,她不断编造关于“黛安”的谎言,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人设:

黛安四十岁左右,单身,是个自由职业者,毕业于斯坦福,父母离异,有一个姐姐,与家人关系不好,有一个前夫叫迈克尔(实际上是她丈夫的名字),喜欢波本酒……

这部剧的标签上有“惊悚”,但它并没有什么悬疑惊悚向的强剧情;

而是靠慢热的节奏和人物一次次让人担忧的选择,营造出一种心理上的恐怖感。

因为琴不仅是捏造了一个身份,而是幻想出了一层人格。

通常,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的精神分裂者都是出于被动,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几重人格。

而这次,琴则自己主动分裂出一层人格:

她长久地想象自己是另一个人,以另一个身份伪装自己来生活……最终完全相信了这种幻想。

面对丈夫女儿和病人,她是琴;面对其他所有陌生人,她是黛安。

当她自己独处时她又是谁呢?也许两者都是。

剧名“吉普赛人”形容的就是这种游离、不安、彷徨的心境。

黛安这个幻想人格包含了琴对自己所有的期望。

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当她说自己是黛安,在众人之间周旋时,她是最快乐的。

而当聚会散去,重新意识到自己是琴,她疲惫且死气沉沉。

她希望自己是个自由职业者,追求洒脱、有激情、不受限的生活;但她明白自己是个心理医生,有丈夫有女儿。

美满而稳定的家庭对她来说像是一种拖累,无法摆脱。

更何况,在旁人看来幸福的家庭,也并未如表面上那么光鲜。

她的迈克尔在人前是模范丈夫,在卧室里对她情话张口就来。但一离家就和性感的女秘书打得火热。

她的女儿多莉才9岁就有性别认知障碍,在学校里因为亲吻女孩受到孤立。

琴很担心这会影响女儿的成长,她想尽办法向其他孩子的家长们解释,让大家重新接受她。

但她又希望多莉能忠于自己,不要像自己一样靠压抑自我的天性换来社会认可。

她以自己的经验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一定是苦涩的,因为现在的她就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琴的卧室里放着年轻时奔放热辣的照片,她的衣柜里藏着烟。

就像她那颗追求自由生活的心一样,隐藏在安稳的中产生活之下,但从来没有被忘记。

这就是为什么她会在酒吧里和希德尼一见如故,因为希德尼让她想起曾经的自己,与现在这个囿于生活的贤妻良母截然不同。

而希德尼还年轻,还有机会做选择,还可以过上她向往却错过了的生活。

即使如此,琴却也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

年龄增长和生活的惯性,都会把人招安。

她在治疗病人的时候,知道告诉他们学会放手,时刻提醒自己有个“边界”,不要做越界的事。

但她自己却随着人格分裂与黑化,越来越像个十足的控制狂。

她告诉大妈不要一天给女儿打八个电话,自己却忍不住不停给丈夫打电话“查岗”。

她总喜欢为全家人做好计划。

晚餐吃什么,什么时候出去、去哪儿旅游…..就连和丈夫两人啪啪啪,她都要自己来规定姿势。

在这强势的做派背后,就是她深深的不安感。

与一般中产阶级的中年危机还不一样,她的不安完全来自于自我压抑。

其实,剧中每个病人的案例都对应了琴的生活困境。母女关系、夫妻(情侣)生活理念不统一、一步选错搞砸了人生等等。

这部剧虽然节奏慢,但越往后看越会发现情节的对应非常微妙。

在剧中,琴把自己操蛋的生活归罪于年轻时母亲的施压、结婚后丈夫的出轨等等,但谁都知道,只有一个人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想其实琴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她不愿接受。

我们在一出心理悬疑剧的背后,只看到一个心力交瘁的中年女人,不满足于眼下的生活。

她当然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她也没有勇气把话说清,正视自己内心想要的。

她选择把自己隐藏在幻想中,以此获得片刻的快乐,逃避一切。

不满于生活的平庸,却又不敢摆脱生活的安逸,这就是她痛苦的根源。

如果琴还是一个年轻人,我们会说她这样很“怂”,甚至鼓励她造作。

但看到她家庭美满(至少看上去如此),身边的人也都欲言又止。

“你还想怎么样呢?”

似乎只有年轻人才有“勇敢”的特权。

但我们能看到,琴的痛苦与年龄无关。要结束这种痛苦,她也只有一条出路。

希望每个人都有勇气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就算选错也不要重蹈琴的覆辙。

在任何年龄,你都可以选择随心而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