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你有标准答案吗?我们与恶的距离,常常是雾里看花、似近忽远的迷离。
但是当我们将“他”与邪恶画上等号时,却没有人敢质疑。
他是希特勒(AdolfHitler,~),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同时最受谴责的人物。作为纳粹德国的领导人,他策划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大屠杀,这些事件至少导致四千万人死亡。
全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会特意栽培一个满手鲜血的杀人犯。希特勒并非天生暴君,却逐步走向毁灭自己、毁灭德国、毁灭世界的道路。他的“邪恶”是个人特质使然又或者是被群众滋养而生呢?
魔化的开始:走向歧路的艺术家
希特勒于年4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是的,他其实是个奥地利人,只是后来德国背了个永远也甩不掉的大锅。
他的爸爸是服务于海关的基层公务员,妈妈是位一般的农村家庭妇女。
关于情绪勒索这门功夫,希特勒的父亲很懂。他对儿子的管教十分霸道专制,总是想让希特勒完全按照他的期待去生活。
“你越要我做,我偏不要!”自小反骨的希特勒与父亲的对抗,是他最早的权力斗争经验。他拒绝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公务员,反而坚持走向他父亲最反对的职业:艺术家。
希特勒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第一次,他曾经成功通过初试,但复试时被招生委员会评价他的绘画技巧“差强人意”,拒绝录取。第二次连初试都没有过,直接被刷下来。
相信这所学校的入学审查,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如果当年维也纳美术学院愿意收留一个没天分的学生,顶多让世界上多了一个愤世嫉俗的美术老师。但由于维也纳美术学院对于维护学生艺术水平的坚持,以至于历史接下来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为落榜后的希特勒开始步入歧途。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也不愿面对自己的亲友;他不敢回到老家,只能继续待在维也纳,从一间廉价破败的出租屋处又搬到另一间。手头的钱花光后,他曾睡过街头,有一阵子他甚至成为无家可归者的街友。
为了生活下去,希特勒会参考明信片风景图画些小型油画、水彩画来赚钱,小有积蓄后,他与朋友在维也纳合租了一间小公寓,过着一段白天画画、晚上读书的日子。
许多学者好奇他当时到底读了哪些书,导致他后来狂妄扭曲的世界观。但我认为可怕的应该不是他读的书,而是他的读书方法。
他曾说:“所谓读书的艺术,乃是记住重要的,忘掉不重要的。”
什么才是对希特勒最重要的?什么是最不重要的?如果希特勒只放大那些他认为重要的想法,完全扬弃那些他看来无关紧要的论点。他读起书来,只会不断地强化他的偏见与刻板印象,越读越死心眼,不疯魔就不成活。
也因此,希特勒在那段底层的贫穷生活中反复放大自己的不幸,不断思索谁该为他窘迫的命运负责?同时也持续接触他所中意的政治思潮与主张,包括极右派与反犹太人思想。
其中,他最欣赏的政治人物就是当时的维也纳市长——卡尔.吕格(KarlLueger)。卡尔.吕格在任内从事多项公共建设,将维也纳打造成现代化的城市,同时也实行反犹太主义,他声称:“在最后一个犹太人死掉之前,反犹太主义绝不会停止!”大力鼓吹市民对犹太人进行迫害。
往后的希特勒,离艺术家的人生越来越遥远,在一战爆发后,投身军旅随后并走上政治之路。
魔性的魅力:不世出的演讲天才
少一点艺术天分的希特勒,曾跌跌撞撞满身伤痕,直到耗尽力气上了生活的一课,他才发现:“比起绘画,也许我更适合说话。”
希特勒在一战结束后加入了一个很边缘的政党“德意志工人党”(DAP),但在这里,他终于找到了他的舞台。他发现自己在群众面前说起话来,声音特别富有感染力。他拥有一种直觉能够感知观众的情绪,并与观众发生共鸣的连结。他狡猾地运用每一句话语的能量积累,持续激起听众越来越高的兴奋感,直到现场集体进入狂喜的高潮状态。
希特勒的演讲好比是一场充满法喜的布道大会,也可以说像一场火热激情的摇滚演唱会。他,就是有那个能耐,能用言语让群众心神迷醉。
当他明白自己的天赋后,他就开始精心安排他的每一次演讲。他会将重要的演讲特意举办在夜晚。
安排观众进场动线的廊道会布置成一片昏暗,所有的灯光集中打在舞台,台上插满大量的旗帜与站好一排穿着制服的追随者。从黑暗通向光亮,从个体汇聚成群体,一进到会场,观众的情绪就开始上扬。
出场前,乐队会演奏他专属的进场主题曲——巴登威勒进行曲。
这首气势昂扬的军乐一奏下去,现场的观众立刻兴奋到模糊。然而超级巨星希特勒可不会立刻随着音乐入场,他会故意迟到一会儿,制造等待的效果,撩得台下观众心痒。
当他正式走上讲台,他会先保持沉默,在20至30秒内完全不说话,然后才慎重地开口,缓缓地说出这次演讲的前言。他开场时的小心翼翼,你甚至会怀疑他在害怕,然而待到演说持续3到5分钟后,当他感知现场观众已经逐渐投入他的语言流动后,他会开始调高声音,加强节奏与语调,并运用起丰富的肢体语言,包括摇头摆手、眨眼挑眉,大量地使用不同的表情和手势来传达他的情绪。此刻的希特勒尽情发表演讲,放肆地说出一些耸动的言词与反复排比的语句。这时的观众已跟台上的希特勒产生一种魔幻的联系,完全随着他的段落停顿摇摆,回报以一次次越来越狂热的大声鼓掌及喝采。
即便他的声音不是很有磁性,甚至带点刺耳的金属感,语法上也夹杂多种错误,但当观众嗨起来后,这些缺陷反而突显了他的话语霸权。特别是那些带着仇恨与威胁的语句,更能发挥出愤怒与激情的力量。
待演讲结束后,他绝不会在讲台上徘徊,而是立即转身离开。
DAP这个小党,在年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就是我们今日所熟悉的纳粹党(Nazi),在希特勒每一回让民众心神迷幻的演说里逐渐茁壮。
年的国会选举,纳粹党拿下2.6%的选票与12个席次。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全球陷入经济大恐慌,擅长操作恐惧心理的希特勒,利用演讲的煽动力,隔年即让纳粹党赢得18.3%的得票率,超过六百万人投票给它,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的第二大党,席次增加到席。
从街头的鲁蛇画家摇身一变成流量政治网红的希特勒,年正式成为德国总理。他所率领的纳粹党,在同年3月的国会选举中取得43.9%的得票率,有一千七百多万的选民用选票表达了他们对纳粹的支持。
这是德国人的选择,也是日后德国人永远难以与希特勒切割的纠结,是他们把希特勒从演讲的讲台带到了历史的舞台。
要么是雅利安人的胜利,要么是雅利安人的灭亡和犹太人的胜利
疯狂的希特勒认为人生就是不停地战斗。他在自传《我的奋斗》写道:“人类将在永恒的战争中发展壮大,在永恒的和平中衰败消亡。”
他认为历史就是种族斗争的过程,最优秀强大的种族雅利安人(Aryan)将统治全世界,并且有义务将低劣的族群消灭殆尽,以维护这个地球的纯净。
而日耳曼人(德国人)就是纯种高贵的雅利安人代表。犹太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有色人种等,这些统统都不纯,都是劣质种族,能处理多少就处理多少。
简单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大屠杀,可以视为是希特勒在实践他所构建的种族理论。
雅利安人应该拥有最大的“生存空间”,战争的扩张就是为了帮助优等种族争取“生存空间”。
至于“劣等种族”,就是浪费资源,统统消灭才是王道!毕竟就连不够健康的雅利安人也必须自我淘汰:“只有健康者才能生育孩子……在这一点上,国家必须做为一个美满未来的守护者而承担责任……只要是有病者,有遗传问题者,都不适合繁衍下去。”
在历史上恶名昭彰的犹太人大屠杀,就是纳粹党一系列有步骤的种族灭绝政策。年,德国的犹太人约有五十二万人,仅仅占德国总人口的1%。希特勒执政后,开始对德国进行彻底的去犹太化。
根据年公布的《纽伦堡法案》:“一个人的祖父母,四人中全部或有三个是犹太人,那他在法律上即被认定为犹太人。”
接下来他开始制定一连串不把犹太人当人看的规章限制:
所有德籍犹太人都应被剥夺公权
犹太人不可以拥有或携带武器
犹太人不可以去看戏剧、电影、听音乐会或看展览
禁止“德国人”与犹太人结婚或有婚外性行为
犹太人不可经营商店或手工艺事业
犹太人在夏天晚上九点后和冬天晚上八点后,不可以离开他们居住的地方
犹太人不可订阅报纸杂志
犹太人不可养宠物……
不过,为什么犹太人不选择离开?
这里我们以他们的立场想:这是家族生活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家园土地,真的能说走就走吗?又或者,我们对人性都尚存着一丝相信,人类怎么可能对人类做出那么残忍无道的事?
但历史告诉我们的是:永远不要太乐观。现实往往比小说更残酷,比戏剧更疯狂!
年二战正式开始,纳粹党挑选了约七万名因精神疾病或身体残疾而入院的德国人,认定他们没有生存的价值,用毒气处以安乐死。
年开始,德军在战场上的胜利扩大了希特勒的帝国,也让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犹太人等随之受难,每天都有成千上万被纳粹认为应该消灭的人被运送到集中营。
战争越到后期,屠杀越是激烈。纳粹的工程师在年还忙着设计改造将原本容纳二百人的毒气室,扩张成一次可以处理二千人的毒气室。
不过德军在战场上的挫败,反而加强了希特勒消灭劣等种族的决心,似乎是他认为既然无法取得战场上的胜利,难以实现生存空间的扩大,那至少要在最后一刻完成另一项目标,那就是尽可能地消灭掉低端人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481.html